-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2、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第二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1、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2、中国人口发展情况; 3、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地球环境 1、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要素。包括空气、阳光、水、 土壤、矿物以及生物等。 2、社会环境: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条件。 包括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 及各种社会制度。 1、地球是迄今发现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 体(臭氧层,保护着地球不受高能紫外 线的侵袭;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 长的基地)。 2、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和 繁衍。 3、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是靠 生命活动实现的。 地球在大约46 亿年前形成 大约在38 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水 到大约20 亿年前,出现了更为进化的细菌和蓝藻等生物 距今16 亿年以前,一个含氧的大气圈形成 12 亿年前出现最早的真核细胞 5 亿年前出现海洋无脊椎动物 4.5 亿年以前,在温暖湿润的河口地带,一种叫做顶囊蕨的植物开始登陆 哺乳类动物出现在2 亿年前 五彩缤纷的生物界,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 生物与岩石风化物的相互作用,在地表上形成了土壤,最终形成土壤圈 大气圈内的精细平衡 1、大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 a 稳定组分(氮、氧、氩、氦、氪、甲烷、 氢、氙等) b 不稳定组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 2、圈层内物质与能量的平衡 a 自然界氮循环 b 自然界氧循环 c 自然界硫循环 d 其它循环 兴建大型水库 — 引发区域生态恶化 大量开采地下水 — 含水层的枯竭、地面沉陷 小河流渠道化 — 引发区域生态恶化 湖泊的泯灭 — 土壤侵蚀使入湖泥沙增加; — 湖内营养物质增加(富营养化)使藻类与水草丛生; —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以至消亡; — 大量引水和入流河流改向使入流水量急剧减少 荒漠化 水土流失 盐渍化 水涝 土壤污染 某个营养级就是食物链某个环节上一切生物物种的总和,是处于某一营养层次上一类生物和另一营养层次上另一类生物的关系。 例如,所有绿色植物和自养生物均处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构成第一营养级;所有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又称植食动物营养级;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以上还可能有第四(第二级肉食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这样通过营养级向上传递。 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由声、光和颜色等构成。例如,动物的叫声可以传递惊慌、警告、安全和求偶等信息;某些光和颜色可以向昆虫和鱼类提供食物信息。 化学信息 化学信息由生物代谢作用产物(尤其是分泌物)组成的化学物质。同种动物间释放的化学物质能传递求偶、行踪和划定活动范围等信息。 营养信息 营养信息由食物和养分构成。通过营养交换的形式,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给另一个种群。食物网和食物链就是一个营养信息系统。 行为信息 无论是同一种群还是不同种群,它们的个体之间都存在行为信息的表现。不同的行为动作传递不同的信息。例如,某些动物以飞行姿势和舞蹈动作传递觅食和求偶信息,以鸣叫和动作传递警戒信息等。 人口增长速度快(高峰期2.56%) 农村人口比重大(我国占世界农业人口62.3%) 人口城市化加快(1995年占30%) 人口老龄化(2000年65岁以上6.7%) 男女性别比偏高(2004年男女比106:100)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初中以上33%) 生育率降低 死亡率较低 城乡结构比较落后 60-70年代生育高峰对人口结构影响较大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传递) 生态平衡:在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