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教学重点 分析全球海陆分布大势,概括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运用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揭示全球海陆演化的机理。 阐述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的时空变化对全球地表的作用。 了解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揭示其成因,分析其危害,探讨防治对策,为防灾减灾服务。 内容结构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Landform of the Earth Surface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Ocean(海洋)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称为海洋,包括洋、海和海峡; 据其地理位置及被大陆分开的情况,全球分为四大洋; 全球的海洋是相连通的。 (二)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不均匀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两岸大陆能够拼合起来; 亚洲大陆东缘弧沟系发育,即岛弧和海沟伴生; 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分布正好相反,北为北冰洋,南为南极大陆。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二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The Evolution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y 地球内营力 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活动等的作用是造山造海,使地表崎岖不平; 地球外营力 风化、流水、冰川、海浪等的作用则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夷平。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Tectonic Plates and the Movement 1.板块的划分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关于板块运动的学说 大陆漂移说(Continental Drift Hypothesis) 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在其中作了论证。但因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 海底扩张说(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 H.H.赫斯于1960年首先提出洋盆的形成模式。随后R.S.迪茨于1961年用海底扩张作用讨论了大陆和洋盆的演化。赫斯于1962年对洋盆形成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解释,并阐述了洋盆形成、洋底运移更新与大陆消长关系。这一理论为板块构造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并触发了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 关于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新认识 板块构造学说(Tectonic Plate) 该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提出的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 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 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其基本思想 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 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 海洋板块不断新生,不断俯冲、消亡到大陆板块之下;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三种板块边界类型 平错型边界 Transformational Boundary 2. 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The Kinetic Mechanism) 早期主张的地幔对流的“传送带模式”。 近20年来,有些学者认为板块的扩张作用不是主要的,而“冷”板块俯冲时下沉拖拉力才是板块运移的主要驱动。 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而促使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用地球周期性的膨胀、收缩或有限膨胀来解释板块运动。 近年来,根据大洋钻探的成果,发现大洋中有两次巨大的陨石撞击事件,有的学者推测,巨大的陨击作用使岩石圈表层物质发生显著的亏损,在岩石圈均衡补偿作用的影响下,诱发深部地幔物质上涌,造成海洋板块的张裂、扩张,从而使周边板块沿着不同的方向运移。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1.大洋的发展 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地缝合线)等阶段。 (三)板块构造学说研究的新进展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地球表层的运动有两点基本的假定: ①板块的内部是刚性的,是没有相对运动的。 ②运动集中发生在板块的边界,而板块的边界是狭窄的。 未来构造活动的研究应突出两个内容: 关注大陆。大陆是记录地球全部历史的档案馆。此外,主要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大陆,且破坏性大,这也是地理学更注重的是陆地系统而不是海洋系统的原因之一。 关注大陆当前的活动。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