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麻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摘要 [目的]依据杂种优势利用原理,探讨天麻不同类型间杂交组合,旨在寻求并利用其优势性。[方法]以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作供试亲本,开展类型间正反交试验,分析不同组合间的产量差异。[结果]天麻不同类型组合中,以绿天麻(父本)×红天麻(母本)F1代有性种产量最高达2.84 kg/0.35 m2优势明显;以乌天麻(父本)×红天麻(母本)组合F1代个体平均单重及商品天麻产量分别达5.07 g和5.11 kg/0.8 m2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结论]天麻杂交优势明显,可以利用。
关键词 天麻;杂交育种;优势利用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85-02
天麻(Gastrodia eiata BI.)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供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天麻具有平肝熄风定惊的功效,用于头痛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病症。天麻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200余年的用药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天麻的药用疗效得到进一步认识,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保健、卫生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天麻为少有的具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种之一,备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巨大,供给量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天麻产区之一,天麻药材多为人工栽培,产区品种退化严重,效率低下,亟需品种改良。为了提高天麻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开展了天麻不同类型间杂交育种及栽培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自交系箭麻,个体重量为(200±10)g的作杂交亲本供试材料;萌发菌石斛小菇(M.dendrobii)引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蜜环菌药植1号(暂定名)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选育,菌种均保存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前复壮处理备用,萌发菌、蜜环菌母种原种常规制备及栽培种参照王秋颖等人方法制作;麻种培育基质黄砂为0.1~0.2 cm的中粗黄砂;试验用6号注射针头授粉;长青冈新鲜树棒[(8±2)cm]、短青冈树枝段作菌材培养及新材。
1.2 试验方法
1.2.1 箭麻培养。试验地点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药用菌类研发中心进行。于12月天麻采挖过后,将筛选的不同类型箭麻分别隔离单层埋于室内黄砂中,砂面覆盖1层厚约2 cm的树叶,并适当喷水,期间保持黄砂含水量40%左右。
1.2.2 箭麻开花、授粉。3月初,地温回升达到茎芽萌动温度,此时加大黄砂含水量,将其控制在60%左右,随地温的不断升高,花茎生长伸长,4月中旬现蕾,至月底相继开花,开花后及时人工授粉。授粉前先将不同类型天麻进行编号挂牌处理;天麻杂交组合采用正反交设计,即同一类型既作为母本又作父本与其他类型进行杂交组合。授粉具体方法:先去掉花瓣和唇片,用6号注射针头挑取花粉移至另一类型天麻的雌蕊柱头上,并轻压花粉紧贴柱头,有利于花粉萌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反交授粉,即完成每类型每株的花粉与其他类型的花粉交换授粉,授粉过程需单独挑取,避免所授花粉污染,每组合重复3株,并对应编号,详细记录每株的父母本组合及授粉至蒴果成熟的天数[1-2]。
1.2.3 蒴果种播种试验。5月中旬,茎下部的蒴果颜色逐渐变暗,蒴果上的6条纵缝线刚出现蒴果变软时,即首批蒴果成熟,以后蒴果陆续成熟。按每个类型组合及时将成熟蒴果采下,剔除过大过小的蒴果,并与培养好的萌发菌及时拌种,在塑料薄膜上将满袋的萌发菌菌叶撕散呈片状摊平,再将成熟的蒴果压破,置于30目分样筛中轻筛出种子,边筛边拌至均匀,每袋萌发菌菌种(25 cm×12 cm)可拌大小均匀蒴果20颗。种子菌拌匀后装入塑料袋中,置于避光阴凉处存放3~5 d后播种。
在室内先将砂平铺于地面,厚8~10 cm,然后将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菌种块(按2袋/m2的播种量播种)分散撒于基质表面,在其上均匀放置间隔2~3 cm的1排长40 cm左右的新鲜菌材,间隙内均匀塞放蜜环菌栽培种(按用种量6瓶/m2),并于空隙处撒入小树段,最后于上覆盖1层3~5 cm厚的砂等基质,如此再播1层,播种好的厢面盖1层3~5 cm厚的树叶或杂草即可[3-6]。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播种,小区面积0.35 m2(0.5 m×0.7 m),播种2层,每组合(处理)重复3次,待当年天麻停止生长后,测产统计。
1.3 亲本类型不同组合对F1代商品天麻产量的影响
从培育的各类杂交品种中,每类分别筛选单重3~8 g的白头麻作为供试麻种材料,于2011年1月10日在重庆南川三泉镇金佛山洋芋萍天麻栽培基地(海拔1 700 m)开展田间试验,按常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