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docVIP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中,其思想体系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兴的( )阶级为了确立封建其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 ) A.资产阶级 商鞅变法 B.地主阶级 孝文帝改革 C.无产阶级 商鞅变法 D.地主阶级 商鞅变法 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4.“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5.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中使秦国强大的起来的社会变革是( )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7.民以食为天,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学著作是 A.《史记》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8.我们岳阳人民有‘先忧后乐,上下求索’的精神,这同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 孔子 B. 屈原 C. 墨子 D. 韩非 9.我们使用的汉字起源于 ( ) A、金文 B、甲骨文 C、铭文 D、钟鼎文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1.商朝著名的青铜器精品是: ①青铜面具 ②司母戊鼎 ③四羊方尊 ④青铜神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14.首先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的国家是(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15.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6.下列成语故事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有( ) ①退避三舍 ②卧薪尝胆 ③三顾茅庐 ④破釜沉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地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18.晋文公称霸的重要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会往者……之不宁(贵族干政),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图片说明: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什么社会变革?其变革的思想源自诸子百家哪一家?试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概括变革的时代背景。 (2)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比较材料一、二,引用材料原话指出该变革前后秦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变化。 (3)从史料类别而言,指出材料三与其它材料的属性差异。 (4)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上述变革是否成功,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看图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3)他的弟子整理的记载他言行的书是哪一部? (4)说出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 (5)请你谈谈我校身处文庙之边,应如何突出这一办学特色,向母校提一些有益建议。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