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子女教育新课题从东南亚文化到全球教育的.docVIP

新移民子女教育新课题从东南亚文化到全球教育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移民子女教育的新课题- 从东南亚文化、国家经验到全球教育的思考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颜佩如 yenpeyru@.tw 摘要 本文首先谈到世界各地皆面临单一国家内多元族群与多元国籍彼此交杂的局面,我国政府与民间因应这样的族群结构转变,曾实施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相关措施,我们在从事新移民子女教育时应从以「社会平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角度出发,关注新移民之原生文化。此外本文更进一步指出融合族群、以小搏大-新加坡教育经验,尔后,作者简要的描述我国多数新移民的原生文化-东南亚文化,并引用Banks「种族与文化的发展策略」的角度来诠释全球能力,从文化心理束缚到全球主义与全球能力的培养,并以「全球主义与全球能力」是种族与文化发展最后的阶段。最后,作者提出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素养的培养为新移民子女教育内涵的新焦点,并提出全球教育的内涵包括六大目标-层面:世界公民素养的养成、全球问题的解决、国际依赖与合作、尊重文化差异、促进和平的能力、本土关怀与全球课题关系的平衡等。 关键词:全球教育、新加坡教育、新移民子女教育、东南亚文化、世界公民素养、国际理解教育 壹、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与交通的便捷发达,族群人口的移动逐渐频繁,世界各地皆面临单一国家内多元族群与多元国籍彼此交杂的局面,就连国家内也出现区域移民的适应问题,例如:由中国大陆移民到香港的学童在入学、语言、学习及环境适应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不少问题(杨耀忠,1995)。根据我国内政部统计,因婚姻关系到台湾来的「东南亚」及「大陆」的新移民女性,已成为台湾人口结构中重要的一环(黄馨慧,2005),至民国93年,国内每4.1对结婚是与外籍或中国大陆、港澳人士结婚(杜正胜,2005)。外籍配偶系近年来台湾社会在人口结构上出现的新群体,这种因跨国婚姻导致的移民事实,衍生出许多家庭与社会议题。而基于人权的理念及未来国家的发展,如何协助这些新移民的学习,将是政府及民间都要努力的课题(释见咸,2003)。 我国政府因应这样的族群结构转变,曾实施相关政策,包括: 一、办理多元文化交流及教育成果展示; 二、建立外籍配偶终身学习体系; 三、了解与传承外籍配偶母国文化; 四、设置外籍配偶教育专题网站; 五、督导各县市政府落实外籍配偶之教育服务等,以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更周延完善的教育服务,以共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美好愿景(陈雪玉,2005)。我国各地方政府也做出许多努力,例如:桃园县政府与教育部携手合作在平镇市忠贞国小,成立全台第一个「新移民学习中心」,其中并建议: (一)藉由课程说明座谈提升外籍配偶家人了解与支持; (二)提供活动宣传与双向沟通机会,弹性调整课程; (三)开发外籍配偶先生婚前学习课程,建立正确态度; (四)招募志工协助子女照顾; (五)汇整活动数据与经验,编写学习课程(教师天地编辑小组,2005)。就国外而言,加拿大要求原住民和新移民在语言和就业技能等方面,接受更多的成人教育与训练(单文经1999),将新移民纳入加拿大成人教育的范畴。 我国民间团体对于新移民也做出努力,「南洋台湾姐妹会」是台湾第一个由外籍配偶组成的社团,其成立起因于1995年,当时第一个为外籍新娘开设的中文识字班在美浓起步,「美浓爱乡协进会」和世新大学的夏晓鹃教授是重要推手,多年来美浓识字班成功地提供外藉姐妹们学习中文和互助成长,并且成为台湾各界人士前往取经的活教材,也促成教育部在2002年开始大量补助中小学和社团广设「外籍新娘生活适应辅导班」(陈雪慧,2004)。 我们面对新移民急遽增加,社会人口结构产生质变,家庭教育的内涵与功能发生了落差与失能,因此,台湾社会家庭变迁应注意到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曾雪娥,2005)。此外,意识形态也是我们必须要协助的层面,大陆配偶的适应问题比较偏向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林美和、刘盈盈(2003)指出:不只有外籍配偶或大陆配偶需要学习,其实大家都需要终身学习,抛弃偏见,学习接纳这批新移民,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并尊重其原有的文化或风俗习惯。 贰、新移民子女教育的新方向-关注新移民之原生文化 根据行政院主计处2002年的统计,台湾每四对新婚家庭就有一对与外籍人士结婚(不含大陆新娘),对象主要以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为主(刘金山,2005)我国新移民当中以东南亚为大宗。邱琡雯(2000)探讨台湾东南亚外籍新娘的识字及生活教育的现况与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同化主义」的思维相当浓厚,资源提供者大多认为现阶段外籍新娘必须先了解、适应、融入台湾社会;教学目的则是希望外籍新娘能早日适应在台生活。若以「多元文化主义」角度看,专班目前尚停留在强调「文化差异」而非「社会平等」的多元文化主义。另外,专班课程中强调接待社会内不同「在地文

文档评论(0)

mei1809816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