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老之学.doc
黃老之學
黃老之學的起源
黃老之學中所稱的黃老,乃是黃帝及老子的合稱,基本上,黃老之學中的「黃帝」,只是寓扥的對象。目的在於借其進行政治之改革,就思想之內涵來看,黃老之學實是以老子之學為基礎,乃是老子哲學於政治社會現實面所運用之典型。此一思想內涵,與通行的老莊哲學所代表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同,據高亨?池曦朝<試談馬王堆漢墓中的帛書老子>一文〈《文物》一九七四年第一期〉,《老子》傳本在戰國期間有兩個系統;一種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的道家系統傳本;另一種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的道家系統傳本,關涉黃老之學的思想內涵,正是老子哲學於法政上運用的明證,合乎黃老之學的特徵。
一九三七年末,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工作中,於第三號墓,發現了《老子》乙本卷前有《經法》,《十大經》、《稱》、《道原》四篇古佚書,此一帛書的發現,對於黃老之學起源探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該四篇古佚書的成書年代,根據陳鼓應先生<關於帛書《黃帝四經》成書年代等問題的研究>一文(《黃帝四經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六年七月初版二刷),應為戰國中期的作品。此為現存可見文獻中,關於黃老之學的最早著作,據此;則黃老之學的興起,應不晚於戰國中期才是。
馬王堆漢墓發現的四篇帛書,在內容之中大量引用了《老子》一書的詞彙及思想。足以見其與老子思想的實質關係,又該四篇帛書約十餘處引用了范蠡之言論,范蠡為楚國宛三戶人,其生存之年代約晚老子三、四十年,楚人自稱為黃帝之後,屈原<離騷>自稱「帝高陽之苗裔兮」,高陽是端項的稱號,端項相傳是黃帝之孫,則楚人自認為黃帝之苗裔,以黃帝為尊來顯示其世胄血統,提高族群的價值,是非常自然合理的行為,至於以黃帝置首,配合其所尊崇老子而提出「黃老」之稱號,更是可以想見的,黃老之學的起源由此可窺其端倪。
楚國曾用吳起變法,使國力強盛,吳起曾對老子思想有所研究,《吳子?圖說》說:「夫道者,所以反本復始。」此依嚴靈峰《莊子叢書?第九冊》的說法,即老子「歸根復命」之思想(三六七頁)。范蠡或受其啟發,後至越變法助句踐復國,其變法思想,即是運用老子哲學轉化於法政的運作中,後因不屑句踐之為人,於是離越而去,《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說其「浮海出齊」也就是說其離越之後到了齊國,就現有文獻觀察,戰國中晚期黃老之學的思想發展中心在齊國的稷下,而被認為是稷下作品的四篇古佚書,又大量引用范蠡的言論,種種跡象顯示,黃老之學的起源與范蠡的關係頗深,即使不是直接影響的關係,也有間接引起的關係。
除了范蠡之外,對黃老之學發展具促進作用者,應屬齊稷下的黃老學者黃老思想由楚國出發,所以能於稷下發達,與田氏取代姜氏建立的齊國有關。田氏本為陳國人,和同為陳國人的老子本有淵源,又田氏立國之後稱黃帝為高祖,據此;齊國本有黃老之背景,對於與其背景相和的黃老思想,自然產生親切相容的效應,稷下所以成為黃老思想發展的中心實非偶然,而其有重士之學風,稷下學宮廣招各地賢才講學,使楚國及各地的黃老學者,得集中宣講其學說而形成一股思潮,對黃老之學的發展規模及影響而言,稷下學者實具有決定性之力量。
黃老之學的起源就地理來看,可說與楚齊的關係最深。《史記?孟荀列傳》說: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
其中,除慎到外,皆為楚齊兩地之人,其次如齊人尹文子也是黃老學派之人物,因此,楚齊兩地可說是黃老之學起源發展的溫床,也是研究並探索黃老之學的重要地方,近世有關黃老之學的文獻,多自此兩地出土,可得明證。
先秦之黃老思想
先秦時期有關黃老思想的著作,首推帛書《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書,此四篇古佚書為《經法》、《十大經》、《稱》、《道原》,其主要思想內涵為:
道論
一、道為一切理則規律所在
(一)理之所在謂之道。(《經法?論》)
二、道的變化神妙
(一)道者,神明之原也。(《經法?明理》)
三、道為化生萬物之依據
(一)萬物得之以生,萬事得之以成。(《道原》)
(二)萬物之所從生。(《經法?道法》)
四、以道為一
(一)一者其號也。(《道原》)
(二)虛同為一,恆一而止。(《道原》)
(三)一者,道具本也。(《十大經?成法》)
無形無名
(一)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形。(《道原》)
(二)無形無名,先天地生。(《十大經?行守》)
素無為而功用無所不在
(一)為其素也。(《道原》)
(二)之解,察於天地;一之理,施於四海。(《十大經?成法》)
(三)弗能覆,地弗能載;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內,又包其外。(《道原》)
天道觀
衰消長,物極必反
(一)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經法?四度》)
季終始循環
(一)四時代正,冬(終)而復。(《經法?論約》)
法論
道為法源
(一)道生法。(《經法?道法》)
法為公正之最高標準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