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十年来中国书院研究综述
摘要:中国书院研究历来受到学者的青睐,总结近三十年中国的书院研究,呈现出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范围全面等特点。本文分资料与工具书的编辑整理、书院发展史、各地区书院发展史、书院发展中的杰出人物、书院制度、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与其他领域的关系等七个方面,去尽力回顾近三十年来中国书院研究的概况。
关键词:书院;书院研究;三十年
最早对书院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他在其文集《船山遗书》卷三《宋论》中有一篇名曰《书院》,专门论述了书院兴起的历史原因和作用。1923年胡适在《书院制史略》中对古代书院的历史功绩做出了积极中肯的评价。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对古代书院的深刻而独到的论述以及湖南自修大学的教育实践,对今天的书院史研究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发表的论文超过70篇。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书院教育的研究再一次进入井喷期。表1《2003—2010年书院研究论文统计表》仅仅从最近几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上看,可以说是成果显著。
表1:2003—2010年书院研究论文统计表
年份 期刊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总计 2003年 139 7 ∕ 146 2004年 135 5 1 141 2005年 103 14 ∕ 117 2006年 235 15 2 252 2007年 203 16 1 220 2008年 203 28 2 233 2009年 204 13 1 218 2010年 191 14 ∕ 205
总结来看,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资料与工具书的编辑整理
《中国书院史资料》共上、中、下三册,分为书院的兴起、书院制度的确
立、书院的推广与官学化、书院制度的再度辉煌、书院的普及、书院制度的近代化进程、书院制度的影响等七章,另有附录的《四库全书·集部书院文献篇目索引》和《四部丛刊·集部书院文献篇目索引》。
《中国历代书院志》共16册,共收录历代书院志115篇,657卷,是研究历代书院发展的重要资料。
《中国书院辞典》共收词条3683条。其中书院类1565条,人物类1083条,文献类598条,制度及其它类437条。其中极具价值的是附录的书院名录,收集了从唐代到清代千余年间全国各地有史料可查考的7300余所书院的名录,依据今天的地名,按省、市、县分别列举,一目了然。
2.关于书院发展及制度的研究
邓洪波的《中国书院史》以时间为线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书院的发展脉络,着重分析了每个时期书院发展的特色与成就,还特别提到了书院制度的移植,即对东洋的日本、南阳的新加坡、西洋诸国以及在华教会学校的影响,观点新颖,引人深思。书中有图16幅,表45张,直观的介绍了中国书院的发展历程。这是目前对中国书院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王炳照的《中国古代书院》是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之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书院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特色。郭齐家的《中国古代的学校和书院》介绍了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人才选拔以及任用方面的特点和取得的成就。
各地区书院发展史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山东书院史话》、《泉州古代书院》、《白鹿洞书院史略》、《白鹭洲书院史话》、《奉新古代书院》、《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江西古代书院研究》、《河南书院教育史》等专著分别介绍了上述各地书院发展的概况或影响。陈业强的《广西书院研究》、刘卫东的《论南阳书院教育及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张雷生的《书院教育对河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李庭辉的《思茅明清书院研究》、蒋素芝的《康雍乾时期台湾书院教育探究》等论文对上述各地区书院的发展也有涉及。近些年来,不少的博士、硕士毕业论文也涉及了这个问题(表2)。
对于书院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物的研究。在书院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对书院建设上的贡献,是对于书院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976年,台湾学者苏云峰发表的《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一文,首次将历史人物的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书院发展史上人物研究之先河。《程颢与大程书院》、《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张之洞与广雅书院》等专著分别介绍了程颢、朱熹、张之洞等人与相关书院的关系以及所做出的贡献。
徐伟《朱熹与南宋闽北书院研究》从朱熹在闽北地区书院的修复、创设谈起,写到朱熹在教学对象上实行“门户开放”、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难论辩”、师生关系上推崇“尊师爱生”,所以闽北书院在教书育人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劲松《北宋书院考》一文中第三、四章,分别介绍了“宋初六先生”(戚同文、范仲淹、李觏、胡瑗、孙复、石介)、周敦颐、程颐、程颢等人对北宋书院发展做出的积极探索。
论文方面,杨布生的《陆九渊与书院教育》、王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