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冒的艾灸疗法
感冒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超详细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百会 大椎 风门 肺俞(见图1-1-1、图1—1-2)
(2)定位百会: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 中直上5寸。
大椎: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即低头时颈背 最突起的骨头)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2.方法二
(1)选穴 大椎 合谷 肺俞 列缺(见图1-1-2、图1-1-3)
(2)定位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即低头时颈背最突起的骨头)下凹陷中。
合谷:即通常所说的虎口,并拢拇指时肌肉隆起处。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列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大椎 曲池 尺泽 合谷(见图1-1- 2、图1-1-3、图1-1-4、图1-1-5)
(2)定位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即低头时颈背最突起的骨头)下凹陷中。
曲池: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合谷:即通常所说的虎口,并拢拇指时肌肉隆起处。
(3)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每日1-2次,症状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2.方法二
(1)选穴太阳印堂曲池合谷(见图1-1-3、图1-1-4、图1-1-6、图1—1-7)
(2)定位太阳: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曲池:屈肘,肘的横纹外侧端(拇指一侧)凹陷中。
合谷:即通常所说的虎口,并拢拇指时肌肉隆起处。
(3)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症状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三、暑湿感冒
(一)症状
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央湿,暑湿并重,证见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肺俞 至阳 阴陵泉 足三里(见图1-1-8、图1-1-9、图1 1-10)
(2)定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至阳: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灸至身热解除,头昏、头痛、胸闷等症状消失后加灸1~2次即可。
2.方法二
(1)选穴 肺俞 心俞 膈俞 天突 膻中 神阙(见图11—11、图1一1一12)
(2)定位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天突: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神阙:即肚脐。
(3)灸法艾炷隔姜灸,将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生姜片,然后在生姜片上扎出10个以上分布均匀的小孔,上置如黄豆大小艾炷,点燃艾炷,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穴5~7壮,每日1-2次,感冒痊愈后即止。
四、对症治疗
感冒常伴有项痛、腹胀便溏、咳嗽喉痛、头痛鼻塞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一)项痛
(1)选穴风池(见图1-1-13)
(2)定位风池:在项部,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 陷处。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每日1次,头项疼痛消失即止。
(二)腹胀便溏
(1)选穴天枢(见图1-1-14)
(2)定位天枢:平脐中,两侧距前正中线2寸。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每日1次,大便正常后加灸1—2次。
(三)咳嗽喉痛
(1)选穴少商(见图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2).ppt VIP
- Q_SY 10016-2023 数据湖管理规范.pdf VIP
-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05G525 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适用于钢吊车梁).pdf
- GNSS测量 GNSS测量 RTK线路放样1.ppt VIP
- 医院信息数据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年申论答题卡(练习标准)打印版 .pdf VIP
- 初二作文范文.docx VIP
-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 赠从弟》-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精选课件(统编版).pptx VIP
- GNSS定位测量 RTK放样 实验实习实训-GPS-RTK点放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