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阻燃机理 : 纺织材料的燃烧主要由以下四个同时存在的步骤循环进行: 热量传递给材料 纤维的热裂解 裂解产物的扩散与对流 空气中的氧气和裂解产物的动力学反应 阻燃技术就是阻止上述一个或多个步骤进行。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阻燃剂的阻燃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覆盖法 例如硼酸在温度较高时能形成玻璃状覆盖涂层,从而阻止氧气供应达到阻燃目的。 气体冲淡法 阻燃剂在燃烧时能分解出不燃性气体,从而冲淡稀释纤维分解出来的可燃性气体。 转移阻燃法 阻燃剂在高温时能作为活泼性较高的游离基转移体,从而阻止了游离基反应的进行。 吸热与散热法 这是一种主要针对阴燃的阻燃方法。由于吸热和散热作用可以阻止阴燃的蔓延,因此选择在高温下能产生吸热反应的物质整理织物,阻止燃烧或者使纤维迅速散热,使材料达不到燃烧温度。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阻燃剂及整理工艺 : 阻燃剂可分为: 无机阻燃剂: 主要有金属氧化物和卤化物;硼砂;磷酸盐等。 有机磷阻燃剂: 这是一类重要的阻燃剂,阻燃效果好,但成本高、毒性强。如四羟甲基氢氧化膦(THPOH)、四羟甲基氯化膦(THPC)、N-羟甲基二甲基膦酸丙酰胺(NMPPA)等。 THPOH的阻燃整理工艺: 浸轧阻燃整理剂→烘干→氨熏→氧化→水洗→烘干。 NMPPA的阻燃整理工艺: 浸轧阻燃整理剂→烘干→焙烘(150℃,4~5min)→水洗→烘干。 阻燃整理使被整理材料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害物质,而且阻燃的耐久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非织造材料中放入一定比例的耐高温纤维或阻燃纤维,如NOMEX、P84、芳砜纶及碳纤维,同样能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且安全无毒。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四)防紫外线整理 纤维材料防紫外线方式主要有两种: 防紫外纤维法: 防紫外纤维就是在聚合或熔融纺丝过程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屏蔽剂等,制备出防紫外纤维,并将其做成非织造材料。 防紫外后整理: 将防紫外整理剂通过浸轧、涂层等方法与非织造材料结合在一起,使非织造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紫外功能。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防紫外整理剂: 紫外线反射剂: 能将紫外线通过反射折回空间,也称紫外线屏蔽剂。这类反射剂主要是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氧化铁、氧化亚铅和二氧化钛。氧化锌能反射波长为240~380nm的紫外线,且价格便宜无毒性。将这些起紫外屏蔽作用的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剂合用,具有相互增效功能。 紫外吸收剂: 能将光能转换,使高能量的紫外线转换成低能量的热能或波长较短、对人体无害的电磁波。目前应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金属离子化合物 水杨酸类化合物 苯酮类化合物 苯三唑类化合物等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整理工艺: 对于非织造材料的防紫外整理工艺主要有两种,即浸轧法和涂层法。 由于紫外线吸收剂大部分不溶于水,拟配制成分散相溶液,采用浸轧→烘干→焙烘工艺加工。对于某些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吸收剂,应在工作液中添加粘合剂或采用涂层整理的方法加工,还可以和一些无机类的紫外线反射剂合并使用,效果更佳。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五)亲水整理 亲水整理就是将亲水剂覆盖于纤维表面,使其形成一层亲水薄膜。亲水薄膜有一定的导电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抗静电性能。亲水整理的实质就是提高非织造材料的表面张力,降低材料与水之间的接触角。 亲水整理剂按大类分为: 聚酯类,包括聚醚型聚酯、磺化聚酯、混合性聚酯 丙烯酸类 聚胺类 环氧类 聚氨酯类等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4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 非织造材料的亲水整理还可以采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对材料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使材料表面大分子吸附了大量的亲水基团,这些亲水基团进入水中,可大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材料的润湿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非织造材料亲水性的评价指标有吸水(液)率、吸水(液)速度、材料芯吸率等。 第九章 非织造产品开发与应用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