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ppt
第六讲: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十九章 ) 未经雕琢的玉称为“璞玉”,表面粗糙不显眼,内质光华纯净,不含杂质。所以 “见素抱朴”有的又用璞玉的“璞”——“见素抱璞”。 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 : “high thingking, simple living.” ——高深的思想,简朴的生活。 甘地还说过: 大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人类的想要。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求简若啬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说: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云: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说: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可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李世民在《帝范》中说: 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舟车不饰,衣服无文……乃处薄而行俭。……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 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 又说: 且君之化下,如风偃草。 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君不约己,而禁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其止焰……不可得也。 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 对一个社会来说,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有效的使用上面,就是俭约。 反之,不计资源的情况,无端地追求享乐,就是奢华。 对国家而言, 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才是富国富民之道 。 对于自然而言, 只有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动物的区别在于, 人并不是自发的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觉的创造活动的结果。 一般来说,自然动物的消费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 人类的消费和需求超出了生理的范围,说明人类超出了自然界,走上了超越自然界的文明发展道路。 郑板桥给自己的书斋题了一副对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二、质真若渝 在生命的原初形态——自然生命那里,生命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本质,呈现出一种“真”的精神状态, 也即老子所谓的“质真若渝”。(第四十一章) 作为化生万物的最高的本体的“道”,其本身就蕴含着“真”的特质: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第二十一章)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说: 圣人皆孩之 老子曰: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 三、致虚守静 达到简朴、纯真的修身境界,说到底乃是修心之道。 老子阐明心之理想状态曰: 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 所以“静”意味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四、知常能容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指出了一条“知常容”的良性循环之路: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提出了一条认识论循环路线: 知常—宽容—公正—自然—长久 这条循环路线是一条人类认识的良性循环轨道。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