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种质资源 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特征,包括染色体总数、染色体组数、每条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大小及有无,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收缩适度,构造最典型。 三、茶树的变异 1营养器官的变异 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叶形: 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不但受遗传因素控制,个体发育和环境对其也有很大影响。 叶片大小: 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由南到北,叶片逐渐变小。 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等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 2生殖器官变异 花: 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茶花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组成。 茶花雄蕊花药具有(4)个孢子囊,内含无数(花粉粒)。 茶花雌蕊位于雄蕊中央,分(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 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果室数:以3室为多。 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花粉:花粉粒的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层。花粉表面纹饰基本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不同品种其网脊的粗细和高低以及网孔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是有价值的分类依据。 3物候期变异 品种间变异范围大。不同品种对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的要求差异很大。 4.生理、生化等特性的变异 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 四、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五、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 六、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 (1)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 (2)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ara]:乔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大叶红茶生产区。 (3) 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 Chang): 小乔木或乔木,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的东南部 七、1种质(Germplasm):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3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包括品种、类型、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4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别 根据来源划分 (1)本地种质资源 (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种质资源(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根据亲缘关系划分 初级基因库(2)次级基因库(3)三级基因库 八、广泛发掘和收集种质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原因: 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才能完成。 不少宝贵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发掘保护。 避免新品种遗传基础的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种质资源。   九、1种质保存(Germplasm conservation):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有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2保存的方式分为种植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 种质保存: 就地种植保存,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    异地种植保存,种质圃中,采取集中与分散保存的原则。 种子保存:木本植物种子分为正常型(脱水耐受)、中间型(脱水中度耐受)和顽拗型(脱水不耐受)三大类。 离体保存:用离体的分生组织、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 试管保存,必须作定期的继代培养和重复转移,增加了工作量,易产生遗传变异。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