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第五节 舌 诊 前 言 中医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舌诊。 一 舌诊基础 一、 舌的形态结构 二、 脏腑经络与舌象(舌诊原理) (1) 脏腑联系: 心——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气血运行相关;舌为心窍,言为心声,心藏神,舌体运动与语言及心神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味觉与心神相关。 脾——舌为脾之外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舌体赖气血充养;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舌苔。 肾——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而藏之,而精气充养舌体。 肝、肺——肝藏血,肺主气,气血充养舌体。 当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见后) (2)经络联系: 心经之别系舌本; 脾经连舌本,系舌下; 肾经挟舌本,系舌下; 肝经络舌本; 胃经上至舌; 膀胱经筋结舌本; 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 “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杨云峰《临证验舌法》) (三)精气神与舌象 作为自学内容 重要补充内容: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 舌的分部: 舌根(肾)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尖(心肺) 三、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望舌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体位:正坐或仰卧。须使光线明亮,易于观察。 伸舌姿势:尽量张口,舌体自然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 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应避免过分用力、舌体紧张、舌体卷曲、伸舌时间过长等。 2 诊舌方法 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望舌质顺序: 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配合刮舌及揩舌法。 用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 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结合问诊、闻诊进 行。问诊可以了解味觉 以及冷热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 灵活。闻诊了解语言清晰与否,以帮助诊断。 3 注意事项 光线影响 以自然光线为宜,注意偏色光和反光。 饮食或药物影响 食物或药物对舌体颜色和舌苔厚薄、润燥及腻腐等的影响。 染苔及其鉴别。 口腔因素的影响 缺齿、义齿及张口呼吸等的影响。 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 (一)、舌诊内容 舌体:舌体即舌质,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望舌体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四部分。望舌体可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包括望苔色、苔质两方面。望舌苔可分析病邪的性质、深浅,以及邪正的消长。 《医门棒喝》曰:“观舌质可验其证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浅深。” 临床应舌质(舌体)舌苔综合分析。 (二)、正常舌象 特点:①舌体柔软灵活, ②大小适中, ③舌色淡红明润, ④舌苔薄白均匀, ⑤苔质干湿适中。 临床常描述为 “淡红舌,薄白苔。” 意义: 提示相关脏腑 (心肺脾胃肾等)机 能正常,气血津液充 盛,胃气旺盛。 (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 1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舌质淡嫩,苔少而薄;老人舌暗红带紫。男女无明显差异。女子经期或可见舌红或有红剌,但经后即恢复正常。 2 体质禀赋因素:例如在正常时,苔之多少,舌之红淡,齿印,裂纹,剥落(如地图舌)等均可见到。但体质倾向常与疾病易感性有关。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见后述。 (一)察舌神荣舌 枯舌 舌质红活,鲜明润泽 舌质暗滞,枯涩 运动灵活 运动失灵 正气未伤 津液耗竭 气血大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