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一、工作原理 二、结构 三、流量 五、管理 第三节 叶片泵[Vane Pump] 四、特点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一、工作原理 1. 双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2段半径R, 2段半径r)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叶片受离心力和液压力(叶片底部空间由排出腔引入压力油)。定子和转子两侧有两块配油盘,各有两对吸排口。 无困油现象。作用在定子及转子上的液压力完全平衡,属于卸荷式叶片泵。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2. 单作用叶片泵 定子型线是圆,转子也是圆,二者存在偏心距e。会产生困油现象,通过排出口边缘开三角形卸荷槽解决。 定子、转子和轴承承受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属于非卸荷式叶片泵。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3. 内反馈限压式叶片泵 移动定子可改变偏心的方向及偏心距大小。配油盘中线相对于定子中线顺转向偏转了一个?角。 排油压力在定子中线方向产生分力Fx。若Fx大于弹簧力和摩擦力,e保持最大,实际排量随排压增加而降低(AB段)。排压大于pB时, Fx增大使定子左移,排量和排压迅速降低。达到pC时,排量为零。弹簧越紧, pB、pC越大。螺钉3可改变AB段的高度。弹簧7预紧力增加,BC段右移。弹簧7刚度越小,BC段越陡。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二、结构特点 1. 定子、转子和叶片 定子型线由4段圆弧和4段过渡曲线构成。过渡曲线前半段是等加速曲线,后半段是等减速曲线,以降低叶片在槽中的加速度,防止冲击。 为了使叶片能压紧定子,双作用泵叶片底部与排出腔相通。吸入区叶片顶部通吸入区、底部通排出区,靠油压差压紧(所以定子磨损最重的是吸入区) ;排出区叶片顶部、底部都通排出区,油压抵消,叶片靠摩擦力和离心力压紧定子。(叶片底端空间通排出区)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二、结构特点 1. 定子、转子和叶片[Stator, Rotator, Vane] 单作用泵转过吸入区时向外伸的加速度较小,靠离心力可使叶片压紧。为避免压力过大,配油盘油槽分两段:排油区和部分密封区较长的一段通排出腔,吸油区较短的一段与吸入腔相通。(简记:单作用泵叶片底端在吸排区分别通吸排腔) 为保证径向力平衡,叶片数取偶数(12或10)。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2. 配油盘(难点★★★★)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2. 配油盘(难点★★★★) 配油盘入口流速4~5m/s,最大不超过6m/s,否则流阻太大易发生气穴现象。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2. 配油盘(难点★★★★) 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角(?)必须大于等于叶片夹角(?=2?/z),否则使吸排腔沟通,造成严重漏泄。 定子圆弧段圆心角(?)应大于等于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角(?) ,否则产生困油现象。 油通过右侧配油盘上的排出口排到排出腔,左侧配油盘对应位置有盲孔,使叶片轴向力平衡。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配油盘上密封区圆心角? 叶片夹角? 定子圆弧段圆心角? 如果 则容积效率降低; 如果 则发生困油现象; 如果 则容积效率降低; 应有 (★★★)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2. 配油盘(难点★★★★) 配油盘入口流速4~5m/s,最大不超过6m/s,否则流阻太大易发生气穴现象。 配油盘的排出口在叶片从密封区进入端的边缘处开有三角形节流槽,它使相邻叶片间的工作空间在从密封区转入排出区时,能逐渐地与排出口相沟通,减轻液压冲击和噪声,并引起流量脉动。 船舶辅机?第2章 回转泵 [Rotary Pump] 3. 叶片的倾角和倒角 定子曲面法向力与叶片滑动方向的夹角称压力角(?)。如叶片径向布置,垂直方向受力很大。 叶片与径向的夹角为前倾角(?)。 有前倾角后,压力角 可改善叶片受力情况,以防卡阻。 叶片顶部倒角按转向看朝后(后倒角)。当叶片从吸入区转到排出区前位于密封区内时,后倒角可使叶片顶端有相当一部分面积只承受吸入压力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叶片贴紧定子表面。 结论: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前倾角,后倒角。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