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重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重点

1.北宋钱乙 儿科之圣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3.年龄分期:①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②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满28天③婴儿期(乳儿期 :出生28天后-1周岁④幼儿期:1周岁-3周岁。4.体重:① 6个月:出生时体重+0.7×月龄。②7~12个月:7+0.5×(月龄-6)。③1岁以上:8+2×年龄。5.身高:出生身高约50cm,前三月增长12cm,第一年共长25cm,第二年长10cm。2岁后每年7cm。2~12岁身高=70+7×年龄。6.囟门的临床意义:反映小儿颅骨间隙闭合情况,对某些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7.牙齿:2岁以内乳牙数 月龄-4(或6)。8.血压(mmHg):收缩压 80+2×年龄。舒张压 收缩压×2/3。9.头围: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10.粗动作-1月睡醒伸欠动作,2月开始抬头;4月撑起上半身;6月独坐;8月会爬、10月能扶走;1岁能独走,1岁半会跑步,倒走。2岁双足并路。精细运动:3,4月玩手;5月眼手协调;5-7月换手与捏,敲;9-10月拾东西;12-15月乱画;18月搭积木;2岁翻书。11.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因特点: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12.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问诊—问个人史: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13.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用成人量1/6,婴儿用成人量1/3,幼儿1/3—1/2,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量。14.捏脊疗法:儿科常用的一种推拿疗法,用捏法施于脊柱两侧,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一防治疾病,主要用于厌食,疳证。15.刺四缝疗法:儿科针法中常用的一种特殊方法,可清热,除烦,止咳化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用于治疗疳证,厌食,积滞,咳喘。16.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多,由稀→稠,由细→粗,由一种→多种。17.婴儿养护:1.阳光和空气,2.衣着,卫生及睡眠,3.精神调摄。一.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A.生理胎黄与病理胎黄鉴别:生理/病理—1.出现时间:生后第二到三天/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之内)。2.消退时间:足月儿 2周,早产儿3-4周/消退迟,超过2-3周。3.黄疸程度:血清总胆红素 足月儿 221umol/l,早产儿 257/程度重,足月儿总胆红素 221,早产儿 257。进展情况: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umol/发展快,每天增加 85umol/l。5.伴随症状:无其他临床症状/足月儿总胆红素 342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B.分证论治:常证:①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②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③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变证:①胎黄动风—平肝息风退黄—羚角钩藤汤。②胎黄虚脱—温阳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二.感冒 A.特点: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B.分证论治:主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银翘散。(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新加香薷饮。(4)时邪感冒—解表清瘟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①夹痰:风寒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②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③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三.咳嗽分证论治:(1)外感咳嗽:①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华盖散。②风热犯肺—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2)内伤咳嗽:①痰热壅肺—清肺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②痰湿蕴肺—燥湿化痰,肃肺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③肺脾气虚—健脾补肺,健脾化痰—六君子汤。④阴虚肺热—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四.肺炎喘嗽:病名首见于清·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A.治疗原则:开肺化痰 ,止咳平喘。B. 证治分类:(1)常证:①风寒郁肺—辛温宣肺,止咳平喘—华盖散。②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闭肺—典型的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合葶苈大枣泻肺汤。④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甘石汤。⑤阴虚肺热—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⑥肺脾气虚—补肺健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