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届各地高考及质检卷—哲学主观题
10届江苏省六重点校高三联合调研政治考题39.(42分)水资源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是生命生存的必需品。我市某校2010届高三(1)班同学准备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龙岩城区供水过去主要依赖地下水,因集中、过量开采,局部地区地下水已经形成三个降落漏斗,先后发生过20多次岩溶塌陷,水资源量的不足和水质性缺水成为制约中心城市今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中心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着以利用地表水为主,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原则,为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龙岩市政府实施了引自富溪地表水的“龙岩中心城市第二水源” 为民办实事工程日前总投资1.53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1)同学们在调查中获取的材料体现了“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哪些道理?(12分)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活动三对青少年上网问题,有下述两种观点: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选自“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公益广告探讨青年学生解决上述矛盾冲突的办法: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论证。(6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青年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对网络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吸收网络中积极有益的东西,抵制网络中消极腐败的东西。②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青年学生要适度上网,防止网瘾。③正确价值观对人生有导向作用。青年学生要坚持文明上网,利用网络发展自己。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整体(9分)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2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会严重耗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3分)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三者关系。人类实现经济增长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增长。(4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小戏小品从群众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群众实践中去。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3分)
江西省十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38、材料三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突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群众性,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族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要突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性,鼓励基层和群众积极探索实践,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源源不断注入活力;要突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性,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适应我国各族群众利益关系发展变化,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内涵、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搞好民族团结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哲学原则。(12分)
(3)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②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由此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要适应我国各族群众利益关系发展变化,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内涵、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每小点3分,共1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0届全国高考题哲学部分(主观题)
2010年高考北京卷010年高考福建卷39.(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 ?????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