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与教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劝善与教化

劝善与教化——清代余治的慈善事业与教化理念/万朝林 劝善与教化——清代余治的慈善事业与教化理念 南京大学历史系:万朝林 一,余治投身慈善事业的缘由 1,余治的生平及时代 余治 1809—1874年 字翼廷,号莲村,晦斋,寄云山人.生于江苏无锡.嘉庆二十二年 1817 余治九岁开始入馆就读,二十一岁应童试未中,二十七岁补金匮学附生,三十一岁肄业于江阴县暨阳书院.曾五应乡试不中,乃就馆教读,并专以换回风俗,救正人心为己任. 余治所处时代:太平天国兴起与江南士绅权力的全面高涨时期. 咸丰三年 1853 ,太平军攻占金陵,江南震动,余治积极投身到维护地方社会秩序中: 1 咸丰三年,太平军定都金陵,人心浮动,余治著《劫海回澜说上》,勉人恐惧修省,翼回天怒; 2 咸丰四年,助地方官擒江阴盗贼王锦标; 3 咸丰八年,筹办江南北团防事,并著《劫海回澜说中》,并分送军营.是年,地方官以余治宣讲之功,由附生保举训导加光禄寺暑正衔 . 4 咸丰十年,太平军占领余治家乡无锡,著《解散贼党启》及《解散歌》,使人流布以孤贼势,主张解散胁从之人,被称为佛心侠骨. 5 同治二年,建议设团防局巡视江口以防太平军,余治又以团防功赏戴蓝翎 . 6 同治六年,以善后功奏加五品顶戴 . 江南士绅权力的全面高涨 清初,江南绅权受到一系列的打击,包括金坛狱案,苏州哭庙案, 江南奏销案等,江南士绅只能在专制皇权的严密控制下过着平静 而又压抑的生活.19世纪中叶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清政府为 镇压太平天国和战后地方重建 ,不得不放手发动地方士绅,委以 团练,赈济,教化等诸多重任,江南士绅也因其切身利益关系而 自觉地承担起社会文化秩序重建和维护的角色.政府与士绅相互 依存的关系,因政治形势的变化而造成绅权的普遍高涨. 一个外国商人曾亲身经历了战后的无锡,是遍地荒芜,荆草蔓生, ……沿途布满了数不清的白骨骷髅和半腐的尸体,使人望而生畏. 这里没有做买卖的船只,商业绝迹,无锡已成一片废墟. 英 呤呖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册P568 余治的慈善和教化活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余治一生作品颇多,但保存至今的主要有: 文集《尊小学斋文集》六卷,《诗集》一卷,《诗余》一卷,《家训》一卷; 劝善戏曲小说四十种 《庶几堂今乐》收有二十八种 ; 汇集古今各种善举章程的《得一录》十六卷. 2,余治慈善理念的形成 江南善人劝世度人的传统 在劝化施济的工作上,江南善人有一脉承传的意识.晚明袁黄是第一个著名的善人,清代如苏州昆山的周梦颜,长洲彭氏,吴县潘功甫与无锡的余治都继承了江南善人劝世度人的传统.江苏太仓人叶裕仁指出其承传关系: 吴江袁黄氏生明之季,以祸淫福善之说化人,人从而化之.郡中彭氏生重熙累洽之世,衍其绪论,于时民物滋丰,风俗敦朴,故其设施犹未广.及道光中,人心日坏,民生日蹙……潘功甫宗净土之教,以之修已而劝人,于是刊布善书,广行施济……于是莲村余君亦行其道于澄江梁溪之间.迨至咸丰之世,生民之祸极矣,故莲村之为术愈广,立说愈卑. 清 吴师澄编,《余孝惠先生年谱》叶裕仁跋. 三教合一运动和江南民间宗教的发展 台湾学者梁其姿认为,明未以来善堂善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三教合一思想和民间宗教的发展,从清前期慈善组织的倾向于普济的佛教思想到乾隆以后的儒家价值,如重视孝道与贞节,蒙学教育,儒家正统的葬礼以及道,咸以后道家的世俗化,民间化,从救贫变为济贫等. 余治本人就具有三教合一思想,从他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余治,号晦斋 佛教 ,寄云山人,木铎老人 道教 ,谥号为孝惠 慈惠爱亲曰孝,勤施无私曰惠 儒教 江南士人价值观转变 明清以来江南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新富骤增,散财行善对江南许多新富而言,的确能帮助降低财富带来的忧虑,同时通过善会,士绅可以尽一儒官的任务,以弥补政治上无权的遗憾,而且通过对地方事务的控制,可以改变地方风气. 余治是一个梦想功名之人,余治在他的《冬夜暗坐》中写道:自愧此生多缺陷,算来只有志非贫,他的志向是什么呢 是一朝仙骨重新换,鹤氅翩翩驾六龙,一朝丹凤衔书到,足底能生万里云. 《尊小学斋诗集》 原来他梦寐以求的志是登第,拜相,飞黄腾达,但摆在他面前的是屡试科举不第,因而只好另寻出路. 3,时人眼中的余治 地方志的记载: 余治,字莲村,诸生以劝善为己任,每谒当道及诸富室,画恤灾保婴等事.……治晚年益广刊善书,或集优人,俾演古今果报事,翼感发乡愚,一时有余善人.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25,行义 康有为 1858—1927 :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认为余治为善不限一时一地,他逝世后,他的弟子人踵行善举.1894年,康有为读余治《尊小学斋文集》后不无感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