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冬至制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冬至制作

一、冬至节介绍 冬至是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交冬”、“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仅有7小时34分。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是大吉之日。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俗称“交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在阳历所对应日期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次年1月8日 三九:1月9日~1月17日 四九:1月18日~1月26日 五九:1月27日~2月4日 六九:2月5日~2月13日 七九:2月14日~2月22日 八九:2月23日~3月3日(闰年为2月23日~3月2日) 九九:3月4日~3月12日(闰年为3月3日~3月11日) 数九歌 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请播放音频听“九九歌”吧) 二、历史渊源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 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汉代最早把冬至作为节日,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三、民俗活动 1、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2、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 3、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 4、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5、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吃饺子,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矫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张仲景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矫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矫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矫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种扁食不同于饺子 想着冬至吃饺子哟! 6、冬至的传说-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小寒时节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