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docVIP

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粽子(zòng) 门槛(kǎn) 门楣(méi) 硝药(xiāo) 苋菜(xiàn) 腌蛋(yān) 络子(lào) 车胤(yìn) 囊萤映雪(náng) (2)形似字区别 (3)多音字辨析 (4)解词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络子: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肃然起敬:十分恭敬。 曾经沧海难为水: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脱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重点句子分析】 (1)文章的思路 全文的思路虽不明显,却也隐隐贯穿全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文题为“端午的鸭蛋”,文章就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第2、3段,说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2)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文章主旨方面了。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1.口语色彩浓厚。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如“吱”。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2)文学常识 使用句子要注意的问题 ①成分搭配要合理。在一个句子里,各个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意义的搭配。句子成分的意义搭配,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成搭配不当,如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动词和宾语不搭配等。 ②句子结构要完整。一个正确的句子,在结构上必须是完整的。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应有的成分不能欠缺或残缺,否则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③语序要合理。语序就是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合理常常表现在并列词语、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上。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二部分(2~3段),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三部分(4~6段),写端午的“鸭蛋络子”。 (2)中心意思 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3)写作特点 娓娓道来,口语色彩浓厚,亲切而自然。 【课文写作特色】 1.作者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 2.文笔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课本习题提示】 一、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二、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三、这是发散思维的问题,只有讨论言之成理,就达到练习的目的了。 【同步达纲练习】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腌( ) 门楣( ) 苋菜( ) lào( )子 车yìn( ) 练náng(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