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鳟鱼论文

目录 前言 关于舒伯特………………………………………………………2 第一章《鳟鱼》的创作背景……………………………………………3 第二章《鳟鱼》的旋律及结构特征……………………………………4 第三章 五重奏分析……………………………………………………4 第一重奏…………………………………………………………4 第二重奏…………………………………………………………4 第三重奏…………………………………………………………5 第四重奏…………………………………………………………5 第五重奏…………………………………………………………5 《鳟鱼》的思想内涵…………………………………………5 结语……………………………………………………………6 参考文献…………………………………………………………………7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当时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这位默默无闻的作曲家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 第二章《鳟鱼》旋律及结构特征 《鳟鱼》这首曲子将鳟鱼游戏在石卵之间的情态表现的凌厉尽致,活泼自然似跃与眼前。曲中充满着柔和而轻快的旋律,使人在倍感亲切的同时感受到了一丝快乐和不羁。前奏与尾奏是全曲中最令人感到无拘无束的章节,描绘的是在潺潺流水中肆意游乐的鳟鱼,表现出了轻快自然的感觉。《鳟鱼》的旋律即使冲突,整个给人的总体感觉却也是十分柔和的。旋律的跃起,弱起小节和八分音符的运用增添了音乐活泼的氛围。 舒伯特为了更细腻地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对不同题材的诗词经常细加琢磨,为其寻找最佳的形式载体,达到深刻揭示其内在情感的作用。其歌曲形式通常可以分成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和变化分节歌。《鳟鱼》属于变化分节歌,它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依据歌词情绪上的变化,用改变调性、速度、织体等以适应词义。而这种音乐材料的鲜明对比获得了强烈的直觉效果,这是以往任何一位作曲家都未达到的境界。 歌曲的主体由五个乐句组成(四个乐句加一个乐句的重复),第一乐句是歌曲的主题使用了明朗的降D 大调,欢快活泼、明亮清新、跳跃的旋律使人联想起活泼可爱的小鳟鱼形象。第二乐句同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其中用了#fa,增添了俏皮、灵动的情绪。第三、四乐句是发展部分,这段音乐的调式发生了变化,由大调式转入小调式,变成降b 小调,旋律和伴奏音型也紧张起来,情绪变得暗淡、压抑,表现了不平静的水面和作者忧心忡忡的心情,也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重复。经过四小节的间奏以后,旋律重复了一遍。相同的四小节的间奏再出现一次以后,旋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较多的同音反复,像是一个人在喃喃私语,似是对鳟鱼命运的哀叹,表达出作者看到鱼儿受骗上钩时,对小鳟鱼的同情、惋惜与忧伤之情。 第三章:五重奏分析 (一)第一重 第一重是活泼轻快的快板,A大调,古典奏鸣曲式。开头以钢琴弹奏三连音的音型走出了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起连接全曲的作用。先是第一主题的呈示与发展,然后经过部形成E 大调,钢琴弹出第二主题,紧接着小提琴反复后进入呈示部小结尾,小提琴表现出了朴素安详、优美宁静的田间生活的主部主题,展开了幻想性的追逐。再现部第一主题发展音型由钢琴以D 大调再现,第二主题以C 大调再现,然后通过短小的尾奏再现而结束。在整个第一乐章中最为称道的是由钢琴琴音导奏展开的奏鸣曲式乐章,这里舒伯特的音乐表现其实是超乎于形式之上的完美。另外在配器上,从乐章的开始即能感受到音乐的宽广性及饱满度和跳跃性。具有轻松、明快、肆意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二)第二重 第二重是行板,二段曲式。F 大调,由3 个性格不同的主题抒情旋律A、B、C 组成。第一旋律为F 大调,第二旋律为升F 小调,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D 大调的第三旋律。然后第一旋律以降A 大调,第二旋律为A 小调,第三旋律为F 大调再现,为巴赫和莫扎特的传统。在进行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给人的感觉是静怡轻柔的。钢琴换换演奏出的是飘荡在奥地利背部阿尔卑斯山麓的当地民谣风格。用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用放肆浪漫的音乐交织着散发出一种既温柔又忧伤的情感色彩。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