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表达技巧考向预测及答题误区纠偏.docVIP

高考古诗文表达技巧考向预测及答题误区纠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古诗文表达技巧考向预测及答题误区纠偏

高考古诗文表达技巧考向预测及答题误区纠偏   梳理近三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命题者对古诗词鉴赏中“表达技巧”这个考点的考查可谓情有独钟,2013年高考18份试题中有15份考到了“表达技巧”,2014年高考18份试题中有14份考到了“表达技巧”,2015年高考15份试题中有14份考到了“表达技巧”。   笔者从近三年语文高考试题古诗歌鉴赏部分涉及到“表达技巧”的考题中抽取部分典型试题,分别就“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及“核心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现列表如下: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抒情方式”“描写方式”等表达方式,“虚实关系”“情景关系”“动静关系”“烘托”“渲染”“象征”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比拟(拟人、拟物)”“用典”“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是常见的命题切入点。因此,就命题范围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考卷中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以上所列的这些表达技巧还应该继续被重点关注。   另外,通过梳理我们还发现近些年对“表达技巧”设题的角度也相对稳定,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明察”“暗访”“比较”“探究”四大类。然而,许多考生在答题中往往会出现似是而非、沾边挂角的情况,要么扣题不准,要么要素不全,在答题中存在不少误区。究其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表达技巧概念分辨不清,二是对具体手法的效果分析不透。(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列举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为了让备考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下面结合实例来具体分析答题误区的纠偏策略。   一、“明察”类   所谓“明察”,就是指命题者对考生进行表达技巧的直接考查,典型设题方式通常为“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或某联的表现手法”“分析某种手法的妙用”。常见答题步骤为:准确指出某句(或某联)使用了何种技巧,再结合诗句阐述使用这种技巧所取得的表达效果。2015年高考以这种方式设题的试卷有天津卷、安徽卷。   【高考真题】(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误答典型】使用了对仗的艺术手法,把雨中春天的景色描绘的十分生动。   【思路纠偏】答题切忌急于求成,审题不细、思虑不周、赏析不透,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因素。此类题目如果从单一角度入手答题即使分析的再具体、再翔实,也不可能得全分。正确的做法是仔细品读全诗三到四遍,列出捕捉到的艺术手法,再结合全诗进行推敲验证。另外,在答出艺术手法的同时,还要结合诗句稍加分析,而不仅是列出各种抽象的手法概念。   【答案要点】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提分要点】对表达技巧类题目而言,答题时首先就应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看看使用了哪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然后再从情景、动静、虚实、点面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暗访”类   所谓“暗访”,即不直接设题,而是通过“炼字”或“度句(炼句)”等方式来考查表达技巧,因为这些字句的背后一般都暗含着某种表达技巧。典型设题方式通常有:“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某联”或“对某联中的‘某’‘某’字(或妙处)作简要赏析”等。答题步骤为:反复品味所选的字(句)的妙处,列出所使用的表现技巧,再回原诗句看其是如何使用的,最后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15年高考以这种方式设题的试卷有广东卷、山东卷、湖北卷、重庆卷。   【高考真题】(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误答典型】诗句中的“软”与“轻”相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江水的柔波写得非常形象。   【思路纠偏】本题中的“软”字应该是“柔软”的意思,可推知是使动用法,既写了风很柔软,又写了这种柔软的风使得一江之水也变得温柔起来,进而可以体会到此字使用了拟人、双关或通感的艺术手法。   【答案要点】“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