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静脉穿刺技巧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特点 血液呈高凝状态者静脉 如严重感染、败血 症、慢性支气管炎、 肺心病等患者,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血液呈高凝状态者静脉 穿刺技巧 一定要选择好静脉,消毒好后,再扎上止血带,然后迅速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打开输液调节器,再松止血带。调节器要放置低一些,以减少回血量,减少血栓阻塞针头的机会,使输液通畅,不会延误治疗。而对于严重脱水患者的静脉,穿刺时可将头皮针直接连接于针筒,边抽回血边进针,以免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特点 长期化疗用药静脉 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硬化萎缩,造成静脉网的破坏,因此静脉给药时,原则上应该选择弹性较好且较粗的血管。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穿刺技巧 原则上应该选择弹性较好且较粗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尽可能保护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的血管,如果患者血管条件指尖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这样不仅避免了主要静脉破坏,也有利于静脉的恢复,但由于指间神经丰富,皮下脂肪少,穿刺时痛觉敏感,故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长期化疗用药静脉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特点 逆行性静脉 指逆血流方向穿刺 ,因为部分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枝循环回流于心脏。临床上多用于长期输液 ,反复应用血管刺激性药物 ,血管破坏严重 ,久病不愈 ,肢端显露不明显 ,穿刺较困难的患者。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逆行性静脉 穿刺技巧 这类患者穿刺部位宜选择手、足、腕 ,这些部位有充盈的呈网状分布的小静脉。静脉留置针宜选用20号、22号。这类手术患者病情多危重 ,需要多路静脉通路。穿刺时逆心方向进针 ,穿刺原则宁浅勿深。优点是静脉显露明显、不易滑动、回血好、不外渗、易固定 ,增加了穿刺点。缺点是不易快速输液、输血 ,不易输高渗性药液。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切开术 对严重烧伤、烫伤、火器伤、外伤、失血性休克 ,特别是肤严重损伤 ,浅表静脉无法找到时。这类患者常需立即手及时补液、输血、止血 ,输入药液。医生、护士必须果断迅速行静脉切开固定 ,固定时宜选用 16号静脉留置针 ,拔针敷料包扎静脉切开的伤口后 ,用弹力绷带和贴膜再固定留针。以大隐静脉、股静脉、正中静脉、腕静脉为首选目标 ,以作为长时间补液的通道。 发热反应 心力衰竭、 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特殊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输液 -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静脉输液 - 注意事项 静脉的穿刺体会 良好的心理素质: 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 舒适的输液环境: 总结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基础护理操作内容之一,其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舒适与情绪、甚至影响治疗结果。我们应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各种困难条件下的静脉穿刺技巧,正确选择和保护血管,有助于提高特殊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血管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血管的利用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特殊静脉—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概述 历史回顾  回顾其历史,静脉输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象现代这样的静脉内治疗是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是医学大发展的世纪。第一个大的成就是在1818年,当时James Blundell在伦敦进行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输血。1834年Blundell再次进行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 1831年Thomas Latta实验性地给一个病人输入了盐水溶液。在二十世纪中,肠道外营养(TPN)支持也取得重大的发展。肠道外营养之父,Dr.Stanley Dudrick于1967年成功的由锁骨下上腔静脉输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和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