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思考 1、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 A紧脉 B结脉 C滑脉 D弦脉 E促脉 2、滑脉的脉象是 A轻取即得 B往来流利 C三部举按有力 D来盛去衰 E厥厥动摇 3、浮紧的脉象主病常为 A表虚证 B表寒证 C表热证 D表湿证 E表证挟痰 4、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按到肌肉者叫做 A浮取 B总按 C沉取 D单按 E中取 5、浮滑脉的主病多为 A痰热互结 B饮食停滞 C湿热内蕴 D风痰 E风热袭表 6、腹中肿块,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病属 A痰凝 B气滞 C虫积 D水饮 E瘀血 7.外感风寒的咳声特点是 A咳声重浊 B咳声清脆 C咳声紧闷 D咳声不扬 E咳声顿作 8.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 A呼吸困难 B鼻翼煽动 C张口抬肩 D难以平卧 E喉中痰鸣 9.“金破不鸣”的病机是 A、痰浊闭肺 B、肺肾阴虚 C、风寒束肺 D、风热犯肺 10.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11.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E以上都不是 12.下述何证可出现自汗与盗汗并见 A气虚证 B血瘀证 C阴虚证 D血虚证 E气血两虚证 中医学基础 目的要求 复习 一、表里辩证 广义与狭义表里 ?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一、表里辩证 (一)表证 六淫、疫疠等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人体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 舌苔薄白 脉浮 头身疼痛 次症 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 舌苔薄白 表证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 (二)里证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所反映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临床特点: 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 1、里证的临床表现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常见: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 舌红苔黄 舌淡白边齿痕 面白无华 舌苔厚腻边齿痕 2、里证的病因病机 成因: (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入内,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外邪直中) (3)七情、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3、里证辨证要点: (1)病位在里 (2)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 似的里证的一些症状 4、里证的治疗 里虚证——补 里实证——攻 里寒证——温 里热证——清 张某,男,50岁。 时值冬日,一周前,晚间外出沐浴,出浴室后即感风寒透骨,恶寒怕冷,当夜即发热,鼻塞声重,周身酸楚。 次日就诊,可见舌苔薄白,脉浮紧稍数。病人不以为意,仅服西药止痛消炎,虽汗出而热未退。 第三日发生高热,汗出,口干,已二日不大便,胸闷,不欲食。 查舌苔黄厚、舌质红,脉洪数有力。 本病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疾病初起,因于外感寒邪,突见恶寒、发热、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证,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