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斑块破裂.ppt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Fu Wai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CAMS 李 建 军 ( Jian-Jun Li, MD, PhD ) 冠心病特殊疾病谱 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梗和猝死 机制 粥样斑块破裂(本身无临床表现) 血管痉挛与血小板粘附、聚集 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冠脉阻塞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基质 炎症促进斑块破裂的机制 脂质核心扩大 平滑肌细胞凋亡 巨噬细胞崩解 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 动脉粥样硬化认识转变(1) 定义:慢性、多发、炎性、壁性病变 实质:血管壁、血流和血液有形成分, 多发异常相互作用病理生理过程 进行性病变? 人为干预可使其发展减 缓、静止甚或消退(Preventable and Reversible) 动脉粥样硬化认识转变(2)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 钙质被动沉积或退行性病变? 血管钙化细胞有关的主动过程 心脏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非粥样斑块不断进展必然现象 主要原因: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认识转变(3) 多病因学说的核心:内皮功能紊乱, oxLDL 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Ross理论:AS 发生与发展的每一环节均与炎症有关 粥样斑块慢性进展与斑块裂痕有关 粥样斑块快速进展与血栓形成有关 斑块大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指 标是斑块的组成与特征 临床尸检,50-70 %的急性冠脉综合 征患者冠脉狭窄程度50% 循征医学,药物干预-急性冠脉综合 征死亡率?,未改善冠脉狭窄程度 冠心病研究走向那里 ? 粥样斑块破裂?急性冠脉综合征 溶栓治疗?缓解缺血与相应症状 PTCA治疗?改善狭窄,症状与部 分患者预后 冠心病研究走向那里 ? PTCA与溶栓?不能改变斑块的生 物学特性,斑块不稳定及斑块破裂 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病变:血管壁而非管腔 重点: 病因学研究与防治疗 减少斑块形成 稳定斑块 粥样斑块的组成 基本病损:粥样硬化斑块,即内 膜表面隆起的斑块 斑块组成: 坏死的脂质核心+纤 维组织筑成的纤维帽 粥样斑块的组成 斑块“肩部”的特征 纤维帽最薄 新生微血管最多 炎性反应最重 圆周应力最大 粥样斑块的基本认识(1) 斑块构成与特征差异大 斑块的“顺应性”差异决定斑块破裂的 发生机率不同 斑块破裂不是冠脉的必然事件 并非所有的斑块具有破溃倾(Genotype -Phenotype) 粥样斑块的基本认识(2) 斑块厚度、脂质和纤维帽所占比例决 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又以纤维帽所占 比例最为重要 斑块破溃的部位:正常组织与斑块的 交界处即斑块“肩部”(纤维帽最薄) 粥样斑块的分类 稳定性斑块:纤维帽所占比例70%, 厚且坚硬,不易破溃,亦称硬斑块 不稳定性斑块:含高(30%)比例脂 质的斑块,易于破溃,亦称软斑块, 且破裂后易致血栓形成 不稳定斑块的结构与生物学特征 结构特征:偏心性,脂核优势型,薄纤 维帽,局部内皮及血流动力学紊乱,新生微血管增加,平滑肌减少,血栓形成 分子学特征:炎性因子与细胞及标志物 ,活化淋巴与肥大细胞,促凝分子与组 织因子,凝血酶与金属蛋白酶等增加 斑块破裂的方向 斑块破裂方向 两种学说 由管腔到斑块内 从斑块内破入管腔 斑块破裂的后果 破裂范围大小不一,后果亦异 大斑块:破裂?血栓?冠脉闭塞 ?急性心梗或猝死 小斑块:破裂?小附壁血栓?不稳 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 斑块破裂相关因素小结 不稳定斑块的三大特征: 大脂质核心,明显炎症反应,纤维 帽中平滑肌细胞与胶原纤维缺乏 斑块破裂的决定因素: 斑块“易损性”,而非斑块的大小或 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 抗心肌缺血治疗 硝酸脂 他汀与RAS阻断剂 ?-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吸氧 抗凝治疗 肝素、低分子肝素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IIb-IIIa受体抑制剂 介入治疗 PTCA CABG 冠心病介入诊治发展历史 支架置入后的影像学结果 金属裸支架(BMS)的功与过 与单纯PTCA相比,降低再狭窄10%-30%,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克服血管壁回缩 单纯的物理治疗缺乏病因干预,仍有较 高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0%-30%) 裸支架的研究为支架平台、生物相融性、 血管生物学、相关介入器具的研发起着 巨大的推动作用 药物洗脱支架(DES) 物理治疗与化学治疗的有效结合 器具治疗与病因治疗的成功范例 心血管医学的未来方向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