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析讲稿(韩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析讲稿(韩莹)

小学音乐教材介绍 第十一册第6课《快乐的边寨》 府学朝阳分校 韩莹 单元内容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标题为“快乐的边寨”,四首音乐作品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方式(调式、旋律、音色、衬词、节奏等音乐要素)塑造音乐形象。主要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活动体验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感受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形象,抒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涉及了: A.表现领域的演唱歌曲《阿西里西》 B.感受与欣赏领域的聆听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瑶族舞曲》、《五月蝉虫唱得好》 (三)学科德育与习惯培养 1.学科德育 本单元通过对四部音乐作品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各个民族地域都有其风格特色的音乐的思想,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本单元教学激发学生了解、喜爱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愿望。 2.习惯培养 (1)常规音乐习惯培养: 关注度的培养:注意力(聆听音乐要安静); 表现的习惯:正确的演唱、演奏姿势;发声方法; 评价交流的习惯:监听能力;运用音乐专业术语评价。 (2)特色音乐习惯培养: 聆听音乐的习惯:状态、捕捉信息、活动与音响相结合; 演唱歌曲的习惯:演唱的状态、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课时分配 方案一: 第一课时:《阿西里西》的演唱、识谱、表演以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与欣赏。 第二课时:《瑶族舞曲》的感受与鉴赏以及《瑶族舞曲》的器乐演奏。 课时分配思考: 第一课时几首作品都是地方民歌。在学习完演唱歌曲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作品的篇幅比较大,而且整个单元只有这首作品是器乐曲,所以安排在一课时完成。 方案二: 第一课时:《阿西里西》的演唱、识谱、表演。 第二课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与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三课时:《瑶族舞曲》的感受与鉴赏以及《瑶族舞曲》的器乐演奏。 课时分配思考: 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细致聆听。 详略结合进行学习。 二、课时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阿西里西》的演唱、识读乐谱、表演及乐器演奏;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与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2.教学内容分析 (1)全册相关作品梳理: 1-12册中国民族歌曲作品梳理 教材出处 相关音乐作品 一册 《小宝宝睡着了》江西童谣《躲猫猫》贵州苗族儿歌 《水牛儿》北京童谣《大花巴掌》北京儿歌 二册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藏族童谣《彝家娃娃真幸福》彝族民歌 《乃哟乃》土家族《其多列》云南哈尼族 三册 《胡同里的北京娃》“京味儿”民谣《童谣》北京童谣 四册 《牧童》江苏民歌 五册 《我是小星星》东北民歌 六册 《金孔雀轻轻跳》西南少数民族《嘎妞妞》河北民间音乐风格 七册 《巴塘连北京》四川巴塘藏族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蒙古族 《妈妈之歌》 云南纳西族民歌 八册 《牧歌》 蒙古族民歌 九册 十册 《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翁嘿呀》吉林延边朝鲜族民歌《连连夯》甘肃民歌《哈腰挂》东北民歌 十一册 《茉莉花》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五月蝉歌唱得好》侗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萨尼民歌《阿西里西》彝族民歌 十二册 《妈妈格桑啦》藏族风格《采茶舞曲》《拥军花鼓》陕北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小放牛》河北民歌《阿诗玛》彝族民歌 (2)核心内容分析 歌曲《》是第册第课的教学内容 (3).知识点分析 大歌 :   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大歌由集体吟唱,是一种多声部自然声的演唱方式。其主要流行地域是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三江等侗族聚居地。大歌的歌队由少则三人多则十数人组成,要求在演艺方面训练有素。演唱往往在侗寨鼓楼中进行。大歌的种类很多,有叙事大歌、抒情大歌、说理大歌以及专门展现音调的声音大歌等等。《门龙之歌》、《娘美之歌》(即《珠郎与娘美》)、《肇兴歌》、《父母歌》、《三月歌》等,是侗族大歌的代表作。 民族乐器: 笛老挪------ 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族称土洞箫。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 支系仆人聚居地区。 构造------通体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烧而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芦形(图),与汉族地区古老的埙相似, 其构造和发音原理与埙相同。通高约8厘米,梨形最大处直径约6厘米,内膛中空,壁厚约0.3厘米,上端突起的部分为吹孔,外径1.3厘米,内径0.7厘米,梨形腔体上设有 三个按音孔,正面下方左右各一孔,背面一孔。 演奏技巧------演奏时,双手托持土洞箫,口对吹孔边棱送气,手指开闭音孔而发音。三孔全闭发a音,开 左右任何一孔均发上方小三度的c1音,开两孔发d1音,三孔全开发e1音。故当地流行的笛老挪曲调均由a、c1、d1、e1四音组成。

文档评论(0)

wh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