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全球在地化的魅力(Glocalization)与亚热带创能治理-以高雄市为例
【城市論壇】談全球在地化的魅力(Glocalization)與亞熱帶創能治理-以高雄市為例
時間:地點:高雄市立空中大學
主講人: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吳連賞
全球化洪流席捲世界經濟,1973與1980年兩次石油危機,日圓大幅升值,工資上漲,在壓力之下,日、美產業升級加快,使原來重、厚、長、大、低,全面走向輕、薄、短、小、高的優質化產品型態,面對此景,最好的回應策略是在地化的行動,全球與在地恰如飛機雙翼,不可或缺、互補互利 。資訊、通訊、運輸科技革新,大幅降低運輸成本,用時間摧毀空間的歷史趨勢持續發酵,時空收斂的結果,地理距離已然消彌,國際知識流通快速,產業國際分工更加綿密,保有自己在全球中的地方差異性,特化出自己獨有特色更顯重要。
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包括渤三角、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快速崛起,就是善用「既全球化又地方化」發展策略所致。台灣30年前所創造的經濟奇蹟,與今天大陸大量運用外資,引進技術,帶動出口,同時擴大內需,大舉進行基礎建設,擴大公共財的投資來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兩者如出一轍,皆係善用「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策略所致。如果提昇台灣競爭力是最重要的,那麼「積極的開放政策」與「兩岸三通直航」就是掙脫眼前困境與枷鎖的必要條件,誠如知名學者Peter Dicken在《全球位移》一書中所說,曾經是世界製造業發展中心的台灣,已與世界的創新網路脫軌了,我們面對巨變中的全球化世界,「務實的兩岸開放」與「面向全球」的政策似乎是台灣唯一的選擇。
都市發展和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差異與獨特性,與別人不同,才有魅力,誰能把都市、把地方建構得有特色,就有競爭力、就有賣點,回首倫敦、紐約、東京乃至上海,今天依然引領世界都市風騷,屹立不搖站穩世界都市體系中的核心與最重要節點地位,即是贏在「趨異化」與「在地魅力」。這幾年台北華山藝文特區、蘇澳白米甕社區、內灣劉興欽漫畫館、三義神雕村、高雄愛河夜景、東港黑鮪魚文化季、古坑台灣咖啡能引領風潮,吸引大量遊客,正是利基在建立新地方認同,創造新的地方想像、新的在地魅力所致。
42年前台灣三個加工出口區設立的先驅經驗,近半個世紀以來因應世界產業結構變化,進行有效調整應變,迄今每年仍創造400億美金外匯收入,也是創造在地魅力的最佳例證!把全球化的宏觀思考,化為在地化的微觀具體行動,不論產業特色創新或地方魅力營造,都要不斷地自我組織、再造與強化,必可再創新一波成長動力。 世界都市網絡體系與亞熱帶都市發展
地理上的亞熱帶是指赤道以北至北回歸線(23.5。N)的地區,環視全球亞熱帶地區(高雄、廣州、河內、達卡、杜拜、哈瓦納、墨西哥),台灣確實是這條地理界線上,表現傑出的經濟奇蹟島,她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卻以軟體資本主義的優勢,透過最優質的人力資源,還有一步一腳印的經濟發展策略,在半世紀內創造了世人推崇的經濟發展成果。
台灣經濟發展的四條軸線「生產結構變化」、「工業發展的演變」、「經濟發展的方向」、「工業發展主軸」,在這成功發展脈絡中,台灣經濟最佳的縮影正是「高雄市」。因為四十餘年前創立的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正是引領台灣經濟邁向國際市場的關鍵政策,庚續日治時代的重化工業奠基,在國家資本主義政策導引下,成功把高雄建設成為全台,甚至是世界的製造業中心,由於大量的工業區(超過15國)設置,也群聚成台灣最大的重化工業重鎮,如今正逐漸轉型成南台灣高科技走廊上的核心城市。
高雄市創能治理的十堂課
高雄市當前的都市發展現況與問題:人口進入後工業化社會、與全球創新網路脫軌(disarticulation)。面對此現象,提出以下十堂課:
第一堂課「本市人口結構面向的問題與對策」
北高雄、南高雄人口社會成長,中高雄人口社會減少,應朝向對社會服務提供、醫療服務的需求、教育環境與機構服務的需求等方面努力。
第二堂課「高齡人口的社會及其對策」
可善用民間無窮的力量,並為民間社團提供合理、足夠的資源將是解決老年人口及獨居老人日常所需之協助的重要管道。
第三堂課「少子女化及分配不均的問題及其對策說明」
幼年人口重新分配也涉及其他資源的空間重新配置之需求,同時,新台灣之子在成為優秀的我國人力資源之前,更需要政府對其文化不利的學習環境付出心力。
第四堂課「外籍配偶分布、少數弱勢族群議題及其對策」
因其分佈頗為分散,高度利用公部門有限的資源結合,並利用民間在地或鄰近社群的社區或社團力量,將成為解決社會福利問題、形塑住民利他社會、並強化在地認同。
第五堂課「產業升級、『自由貿易港區』的推動與其政策說明」
產業空心化(hollowing out)與工業部門的衰退趨勢。在在都清楚呈現,針對本市產業結構的再轉型與再發展,透過「門對門」(door to door)的服務,積極引進資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