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进越南木薯优良品种(系)生物学性状评价研究
引进越南木薯优良品种(系)生物学性状评价研究
引进越南木薯优良品种生物学性状评价研究
木薯别名木蕃薯,是大戟科科木薯属植物,是重要的热带块根类作物,具有高产、高淀粉含量、抗旱、耐贫瘠等特点。木薯广泛应用传统的加工业,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多达2000种以上,另一方面,以木薯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兴起,市场前景看好[1-2]。再者,木薯的粮食属性是其基本属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吃得饱,向从吃得健康的要求发展,木薯块根含低量的氢氰酸和一定膳食纤维,具有较好保健功效,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生活的提高,对具有健康概念的木薯食品,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追棒。这三大需求导至木薯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自21世纪以来,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产品进口国,每年进口木薯淀粉约100万t,进口木薯干片和颗粒103万t,进口木薯变性淀粉14.4万t。进口木薯干片达世界贸易50 %以上。缺口巨大[3]。我国在木薯生产上,产量17~22.t/hm2,单产不高,主栽品种较单一,如何加快良种繁育,提高木薯单产量,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木薯的需求是木薯产业面临主要问题,直接引进国外的木薯良种,是最快捷的育种途径之一。越南是亚洲主要木薯生产国之一,是世界第二大木薯和木薯制品出口国,是中国木薯原料主要来源地之一[4]。木薯是越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南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木薯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越南是中国邻国,同我国木薯主产区广西相接,木薯是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作物,因而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在广西种植可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加快我国的育种进程。2011~2013年,以种质交流获得越南优良品种9个及杂交种子1批,然后按引种程序进行试种,对其生物性状观测评,为从越南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与试验的木薯品系材料有:GR103-3-1、GR102-x-1、GR105-6-1;KM140、HL23、KM419、NA1、KM614、KM228、HL2012、KM302、RORONG9,SC205是对照品种,这10个为种茎。
1.试验方法
对获得的试验材料在2013年、2014年进行20株的高级株系单行筛选试验和不同年份重复试验,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评价。测定的主性状有:鲜薯产量、淀粉含量、茎粗度、株高、叶片生长量、节间距、叶螨为害情况。2014年10月3~7日为木薯叶螨为害高峰期, 10月10日测定相关叶螨为害数据;其他数据在当年12月25日,收获时测定。具体性状的测定方法如下。
茎粗:用游标卡尺随机抽取5株测离地50 cm高处直径;
鲜薯产量:随机抽取5~15株测定产量,计算株产量;
淀粉含量:用雷蒙称采用浮力比重法测定;
抗螨指数[5]:在螨害最严重期,随机抽取5株,从植株上、中、下部3个部位各选3片受害最重的叶片为代表,每株每部位调查3片叶,每个品种调查5株。根据木薯叶片受螨害程度将其分为0、1、2、3、4共5级。0级为叶片未受螨害,植株生长正常、健壮;1级为叶片表面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受害轻微,螨害面积占叶片的2%以下;2级为叶片出现黄褐斑,红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 ~50 %;3级为叶面黄褐斑较多且成片,红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 %~7%,叶片局部卷缩;4级为叶片受害严重,黄褐斑面积占叶片面积7%以上,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
螨害指数=∑/调查总叶数。
比较螨害指数=〔螨害指数+螨害指数×品种落叶率/主栽品种落叶率〕/2。
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SR法,在SPSS18.0软件中进行。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引进木薯品种主要生物性状分析
引入木薯品种主要生物性状见表1。
2.1.1 节间距
12个品种节间距1.35~2.3cm,其中ROYONG9节间距最小,直接引进的品系有6个品系节间距小于SC205。节间距越小,越有利于植株矮化,有利于耐N肥能力,反之,对N肥促长性越明显,越耐贫瘠。其中,KM302和除KM614外的其他品种在节间距上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KM302节间距显著大于大部分品种,比主栽品种SC205耐N肥力差;GR105-6-1节间距显著大于主栽品种SC205;GR102-x-1同主栽品种SC205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大部分品系显著小于SC205,表明引入的品系在矮化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2.1.茎粗
12个品种茎杆50 cm高处直径在23.35~37.1mm,其中KM302茎粗最大,ROYONG9最小。KM302同SC205及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表明KM302生长旺盛,平均茎粗直径达37.1mm;GR102-x-1品系同SC205无显著差异; GR105-6-1同SC205和GR102-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