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22
西南交通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二OO七年十月
目 录
学校概况 1
1 办学指导思想 5
1.1 学校定位 5
1.2 办学思路 7
2 师资队伍 11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2.2 主讲教师 15
3 教学条件及其利用 19
3.1 教学基本设施 19
3.2 教学经费 24
4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26
4.1 专业 26
4.2 课程 31
4.3 实践教学 36
5 教学管理 43
5.1 管理队伍 43
5.2 质量控制 46
6 学风 51
6.1 教师风范 51
6.2 学习风气 56
7 教学效果 61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61
7.2 毕业设计(论文) 63
7.3 思想道德修养 66
7.4 体育 70
7.5 社会声誉 71
7.6 就业 76
8 办学特色 79
8.1特色之一:承扬“双严”传统,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培养优秀轨道交通人才 79
8.2 特色之二:竢实扬华,厚德树人,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85
9 本科教学评建工作 92
9.1 评建工作回顾 92
9.2 注重实效,扎实推进 93
9.3 评建结合,以评促建,成效显著 95
10 今后努力方向 98
10.1 深化改革,努力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 98
10.2 瞄准学校定位目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98
学校概况
西南交通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近代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以轨道交通为鲜明特色、设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授权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大学,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国内首批16所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之一。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11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曾历经18次迁址、18次更名而矢志办学、弦歌不辍;备尝八国联军侵略、抗日战争颠沛流离、唐山大地震之苦而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全校师生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11年来,学校英才辈出。培育了以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近二十万优秀人才。从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有“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设计和建造;从北京第一条地铁线建设,到我国所有城市地铁、轻轨的设计与施工,无不饱含着我校师生的智慧与心血。
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就曾莅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岚清、贾庆林等先后来校视察;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等同志亲切接见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邓小平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学校总占地面积4920.50亩,产权建筑面积1511689;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5101.12万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2065,阅览座位5254个。截至2007年7月,馆藏纸本文献2,532,839册,中外文电子文献4,311,765册(折合)。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其中,本科生2777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7995人,外国留学生345人。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机械基础”、“力学”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以及“机械基础”、“力学”两个国家级、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级各类实验室(中心)74个,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拥有15门国家级、57门省级精品课程,11个四川省特色品牌专业42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