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规培养基为牛肉汤 蛋白胨等固体、半固体培养基 * 一般培养18-24h 开始生长 建议培养阴性又怀疑感染的 再培养7天,甚至有建议常规14天,应该出两份报告 * 建议培养阴性又怀疑感染的 再培养7天,甚至有建议常规14天,应该出两份报告 * 无菌操作 避免污染 * * 如何提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细菌培养的阳性率 汇报人:郇松玮 2002年于外院行双膝关节置换; 术后右膝关节手术切口反复出现渗液; 2004~2008于外院三次清创、清理; 2008年05月我院行病灶清除、关节清理; 2009年05月行假体取出+Spacer植入; 2009年10月行右膝二期翻修术; 2012年11月再次出现漏道、渗液,行病灶清除+关节清理术; 2013年11月再次取出假体+Spacer植入; 2014年4月30日行二次翻修术。 术后疼痛 活动受限 反复渗液 瘘道形成 ESR:43.2 CRP:23.6 【感染症状】 【细菌学阴性】 【细菌学阴性】 如何提高细菌培养的检出率? 【影响因素】 1、抗生素的使用 细菌培养阴性率:7-12%; 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在获取标本或组织之前使用了抗生素。 Trampuz:2周内无论使用何种抗生素,均降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 Berbari:53%的阴性患者在进行细菌培养前已经接受抗生素治疗。 Trampuz A, Piper KE, Jacobson MJ, et al,Sonication of removed hip and knee prostheses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07 Aug 16;357(7):654-63. Berbari EF, Marculescu C, Sia I, Lahr BD, Hanssen AD, Steckelberg JM, Gullerud R, Osmon DR. Culture-negative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Clin Infect Dis. 2007 Nov 1;45(9):1113-9. Epub 2007 Sep 26. 【影响因素】 1、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可以影响关节液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术后的引流留置时间较长也会降低后期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这可能和留置引流管会相应延长抗生素的时间相关。 【影响因素】 1、抗生素的使用 AAOS关于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指南中强烈建议,若怀疑感染,在获取确定性的诊断之前不使用抗生素; 或停用抗生素2周后,获取标本行细菌培养; 该策略是降低细菌培养结果假阴性率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影响因素】 1、抗生素的使用 翻修病例??术前预防应用与术中检测?? 传统观点:不能使用; Chanem和Burnett等:翻修术前单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会显著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AAOS: ESR/CRP↓:预防使用利大于弊; ESR/CRP↑:穿刺培养/WBC分类和计数(+):治疗性使用; 穿刺培养/WBC分类和计数(-):谨慎使用。 【影响因素】 2、生物膜的存在 感染时,65%-80%病原体包被在由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的复杂生物膜内; 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监测; 定植于假体表面和周围组织; 增加对抗生素的抵抗力(1000倍以上)。 【影响因素】 2、生物膜的存在 超声裂解法: 破坏假体表面的生物膜; 破坏细菌壁,并改变细菌壁的通透性; 同时又能保存病原菌的活性; 【影响因素】 3、培养基 使用血培养基可以改善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减少其他培养基潜在的污染几率; 关节液在血培养基内的细菌检出率更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好; 若怀疑是真菌或分支杆菌感染,使用特殊的分离培养基(Lowenstein-Jensen 生长基, Sabouraud 琼脂, or brain-heart融合琼脂); 【影响因素】 4、培养时间 细菌可按照分离时间点分为两类: 早分离型菌落,在培养的7天内就可分离出的细菌; 晚分离型菌落,在培养的第二周内分离出的菌落(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延长培养时间至14天甚至21天,可改善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 【影响因素】 5、其 他 多标本、多次培养; 假体髓腔内或骨-假体界面获取的组织标本细菌检出率更高; 获取组织标本时应使用尖刀割取,而不是电刀烧取; 获取的组织标本应使用无菌器械夹取,并直接转移入培养容器中,避免与手套或铺巾接触; 立即送检,延迟或冰箱保存会导致标本脱水,产生假阴性结果; 避免使用局麻药; 【假阳性】 鉴别参考: ESR CRP WBC 计数及分类 【小结】 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的策略 术 前 术 中 培 养 在确定或排除感染前应避免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