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流体及其物理性质.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流体及其物理性质

牛顿黏性试验 与板面接触的流体粘附在板面上; 各层流体的速度按直线规律分布; 摩擦力F与A、U成正比,与h成反比,与压强无关。 y dy vx vx + dvx y x F U 牛顿黏性定律 黏度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微团的变形速率 结论: 粘性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粘性切应力与角变形速率成正比; 流体粘性影响流动的快慢,不能停止流动。 对比固体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黏度 μ,全称为动力黏度,单位:Pa·s。 运动黏度ν,单位:m2/s。 黏性成因 流体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和动量交换。 dv dv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黏度的变化特点: 黏度随压强变化不大; 黏度随温度有明显的变化。 液体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液体的黏性主要由分子的内聚力造成,温度升高增强了分子的热运动,故黏性降低。 气体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的黏性主要由分子的动量交换造成,温度升高增强了分子的热运动,故黏性增大。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如图所示,转轴直径d=0.36m,轴承长度l=1m,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0.2mm,其中充满动力粘度??=0.72Pa·s的油,如果轴的转速n=200 r/min,求克服油的粘性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d ?? ?n 解:油层与轴承接触面上的速度为零,与接触面上的速度等于轴面上的线速度: 轴表面上的切向力为: 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率为: 例题1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例题2 如图所示,上下两平行圆盘的直径为d,两盘之间的间隙为?,间隙中流体的动力粘度为?,若下盘不动,上盘以角速度??旋转,不记空气的摩擦力,求所需力矩M的表达式。 ? d ? r dr 解:假设两盘之间流体的速度为直线分布,上盘半径r处的切向应力为: 所需力矩为: 物理实验: 小钢球在甘油中匀速下落, 通过测量下落速度求出粘度。 恩格勒粘度计: 20℃ 时将220cm3 蒸馏水注入贮液罐 1 , 迅速提起针阀,使蒸馏水经锥形短管 3 流出, 测量流出220cm3 蒸馏水时所需的时间t。 用同样程序测量待测流体流出220cm3所需的时间t。 待测液体在给定温度下的恩氏度为: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流体黏度的测量 ν=(0.0732°E - 0.0631/°E)×10-4 (m2/s)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一、 牛顿体: 切应力与速度梯度呈线性关系的一大类流体。切应力与速度梯度之间的关系为一条过O点的直线。 二、非牛顿体:上述关系不是线性。 (1)假(拟)塑性体:也叫剪切变稀流体,其粘度随着速度梯度或变形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涂料、油漆、油脂、高分子溶液等。 水、空气、汽油、煤油、甲苯、乙醇等。 (2)胀塑性体:也叫剪切变稠流体,其粘度随着速度梯度或变形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生面团、浓淀粉糊 牛顿体、假塑性体、胀塑性体在切应力很小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形,而且关系曲线过O点。 (4)理想塑性体:在切应力达到屈服极限之前无变形;但超过屈服应力极限后,切应力和变形速率成线性关系。黄油、牙膏、污泥、血浆等等。 (3)塑性体:能抵抗小的切应力,即只有当切应力大于某临界值后,流体才开始变形。 真实流体: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O 牛顿体 理想塑性体 假塑性体 胀塑性体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理想流体:假设没有粘性的流体,即? =0。 理想流体是假想的流体模型,客观上并不存在。实际流体都是有粘性的。 可以把实际流体看成理想流体的情况: 实际流体的粘性显现不出来,如静止的流体、等速直线运动的流体等 粘性不起主导作用 采用理想流体假设可以大大简化理论分析过程。 第六节 流体的黏性 黏性流体和理想流体 第七节 液体的表面性质 1、表面张力σ 液体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影响距离很小,在10-8-10-6cm,形成吸引力影响球。 水面下的影响球的吸引力达到平衡。 在水面临近,吸引力不能平衡,存在向下的合力。 此合力把水面紧紧向内部拉。在自有表面上处处产生拉力。 表面张力——单位长度界面液体间的拉力。 所有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液体中加入有机溶剂、盐,可明显改变表面张力。 在表面张力的影响下,液体总是趋于表面自由能最小。水滴总是圆形、球形。 表面张力也称内聚力。 2、毛细现象 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存在两种力: ①内聚力: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②附着力:液体与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出现两种情形: ①润湿:内聚力< 附着力, 液体依附于固体壁面。如:水倒在玻璃上 ②不润湿:内聚力>附着力, 液体相聚成团,不依附壁面。例如:水银倒在玻璃上。 第七节 液体的表面性质 毛细液柱与毛细直径成反比; 当玻璃管的直径大于20mm时,不计毛细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