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体会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概括愚公移山的精神,概括故事的寓意: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我们接下来齐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a、解决以下问题 1、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 2、愚公当时的状况如何?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目标如何? 4、移山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b、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怎么知道愚公也参加了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移山这事做起来难吗?难!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板书:难 方七百里,高万仞 移山———难—— 五人,人数少 工具简陋 时间漫长 行程远 愚公“年且九十”,只剩“残年余力”,却要带领老老小小五个人,移走两座“高万仞” 的大山,这到底是“愚”还是“不愚”?请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分析 讨论后明确:愚公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移山的目的明确面对那么大的困难,愚公对智叟说的这段话表现了愚公什么样的性格?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愚公不仅不笨,而且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做“大智若愚”。知难而进 大智若愚 板书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对话。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过渡: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他们的理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认为没有办法处理挖下来的土石 学法指导:“近似之迹,不可不察”,读书时经常注意从“近似之迹”的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就可以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 区别: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式的运用,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且焉置土石?”愚公的妻子有这个疑问,说明她考虑到丈夫面临的困难,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 b、愚公的妻子:合乎情理“献疑” 智叟:夸张,带着讽嘲的意味 “其如土石何”与“如太行、王屋何”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话中多一“其”,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c、从称谓看,还有什么不同? 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智叟则称愚公为“汝”,显得不客气,也说明了智叟对愚公轻视的态度。“轻视、看不起 你觉得他们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委婉。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 学生试读、文章为什么用神话结尾,这是不是影响了愚公坚持不懈的形象? a、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山神的儿子背走大山,衬托了愚公的精神 b、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五、拓展延伸 补充资料:   ◆夸父逐日: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他喝干黄河和渭河的水后,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 阅读以上材料,比较他们与愚公移山之间的异同? 共同点:都经过不懈的努力,试图完成自己的梦想。 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同:(人数、外援、结局) 过渡: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有坚强毅力的老者形象。 2、所有的神话和寓言,在“科学”的手术刀下,都经不起解剖。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去香港某大学座谈时,直言自己的文学、世界观与神话是分不开的,然而一位女生咄咄逼人地提问:“来自东北的女作家,你讲得太夸张了吧,狐狸怎么能开口说话呢?再说了,现在是一个科学的时代,这些神话都是糊弄人的,有什么意义呢?” 与同桌讨论: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寓言和神话吗? 学生自由回答参考:任何时代都需要神话的存在,人不可能总处在积极地、向上的,努力奋斗这种工作亢奋状态的。人需要放松,需要减压,相信神话的存在就是一种最好的精神寄托, 人类因为对万事万物有悲悯的情怀,所以才一路走到今天,我想如果有一天神话绝迹了,人类也就到了消亡的边缘。 神话是人类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答,古代的劳动人民都坚信这就是宇宙、人类、自然万物的起源。神话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人类本身的思考及解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