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桥西区大东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分析.docVIP

张家口市桥西区大东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家口市桥西区大东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分析.doc

张家口市桥西区大东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特征分析   摘要:张家口市桥西区大东沟泥石流位于桥西区东窑子镇东窑子村东部,其沟口为东窑子镇镇政府所在地东窑子村。历史上该泥石流曾多次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稳定,制约了该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对大东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特征、危害进行分析,为必要的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类型特征;灾害治理;地质环境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14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7.068   1 大东沟泥石流的地质环境   大东沟泥石流地处柴沟堡~宣化盆地东北部低中山区,属侵蚀构造地貌,其周边是由大尖山、大桦岭、人头山、鱼儿山及东太平山等山脉组成的低中山区,区内山地相对高差大,最高峰人头山海拔高程1612.3m,最低点为清水河河谷谷底。流域内山峰海拔高度均在1000m以上,地形复杂,山势陡峻,多悬崖峭壁和峡谷发育。阳坡大部分基岩裸露,小型崩塌现象较发育,阴坡松散覆盖层分布面积较大,植被相对较发育,坡脚堆积厚度较大的松散物,易发生滑塌。   2 大东沟泥石流形成条件   2.1 主沟地形地貌条件   大东沟海拔高程为820~1612.3m(大东沟沟口~人头山),相对高差790m,泥石流的形成范围以沟谷流域为边界,沟道总长度8.8km,平均纵坡坡降50‰,流域面积21.7km2。主沟槽中下游呈“U”形,宽度一般为60~100m;上游呈“V”形,宽度一般为60~100m;沟口地段最大宽度达150m左右。沟谷两侧山坡坡度多在30°~50°之间,山坡陡峻,局部形成悬崖峭壁。较大的地形高差,为泥石流的形成、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地形制约,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分布较明显。   2.1.1 形成区地形地貌条件。包括沟槽上游及沟槽两侧山区,地形周边高、中间低,沟床纵坡较陡,地形有利于松散碎屑物质和水流的汇集,面积约为20.93km2。形成区内发育有多条规模大小不等的支沟,汇水面积大,区内山高坡陡,表层岩体破碎,松散物储量丰富,崩塌、滑坡、渣堆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植被的生长环境差、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是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和水动力产生的主要区段。   2.1.2 流通区地形地貌条件。流通堆积区为主沟沟道,面积约0.77km2,主沟上游沟道宽窄相套且沟道弯曲,以冲刷和淤积同时存在。上游区段约2.0km,沟谷两侧山坡较陡,地形整体相对中下游较狭窄,宽度多在30~50m,宽窄相套,沟道弯曲,纵坡比降约61‰~100‰,沟道弯曲和由窄变宽处,有冲洪积物堆积。中下游区段约6.0km,沟谷两侧山坡较缓,地形宽阔,沟道平直,纵坡比降约30‰~60‰,整体以淤积为主,沟道内多耕地。   2.1.3 堆积区地形地貌条件。沟口堆积区为大东沟沟口部位,面积约0.25km2。从现场调查来看,为老冲洪积扇,长约550m,前缘宽约450m,前缘与清水河河道相接,受其挤压,清水河主流线向西略有偏移。   2.2 支沟地形地貌条件   大东沟沟域地形切割作用强烈,主沟谷两侧发育有30多条规模不等的支沟,支沟多呈“V”型,流域面积在0.068~3.42km2之间,沟长在0.114~3.61km之间,沟床纵坡比降在79‰~351‰之间,峰谷相对高差为102~471m,坡度一般大于30°。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支沟有5条,分别是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四道沟及镇虎沟,均位于主沟槽北侧。主沟槽南侧最大支沟为旧地边沟,流域面积为0.888km2,其余支沟规模较小,流域面积多小于0.50km2,这些支沟多呈“V”字型,与主沟谷高角度交汇,与主沟夹角多大于70°。   2.3 物源条件   2.3.1 物源形成。泥石流流域内的松散物源主要为第四系洪积砂碎石、坡洪积含碎石粉土以及黄土状粉土、粉土,受地形地貌的制约,区内松散物分布面积较小,且极不均匀,各类土体的厚度变化较大;小型崩塌形成碎石堆及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弃渣石也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源。   2.3.2 松散物储量。区内丰富的松散物储量为泥石流发育形成提供了物源基础,松散物包括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基岩强风化层和人工弃体。大东沟泥石流流域松散物总量为42.39×104m3,其中动储量为13.914×104m3。   2.4 水源条件   张家口市桥西区大东沟泥石流地处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受地域、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大气降雨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一般发生在6~9月,其中7~8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多以大雨或暴雨的形式出现,并具有笼罩面积小、历时短、强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