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66讲必修三刘强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66讲必修三刘强2

伊春市友好三中 高三历史导学案 编制人:刘强 审核人: 授课日期:8月 29 日 姓名: 班级: 编号:2周 5号 课题:一轮复习 第 66讲 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考点复习三:梨园春秋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学法指导】通过戏曲产生与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演进 三、成熟: (一)杂剧(元代)——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原因: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元朝汉族文人地位地下,进取无门。 2.流行区域:流行于北方地区 3.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西厢记》。 (二)昆曲——“百戏之祖” 1、兴起:江苏昆山; 2、鼎盛时期:明中叶到清中期; 3、特点:典雅华美、抒情性强、载歌载舞; 4、代表:汤显祖《牡丹亭》 5、发展及影响:明中后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京剧、湘剧、川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繁盛:京剧(明清时期) 1.原因:外因:北京是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荟萃。 内因: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与其他剧融会贯通。 2.产生与发展: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徽调受到欢迎(乾隆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高朗亭献艺)。 ②道光年间,京剧形成。 ③清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同光十三绝) 3.艺术特色:①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②四种表演手法:唱念做打; ③象征虚拟、歌舞并重、写意性强。④乐器渲染气氛 地位: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将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重难点突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重大成果一览表》 时代 汉字. 书法 绘画 文学 戏曲 先秦 甲骨文. 金文 《人物龙凤图》 《诗经》. 楚辞 傩仪 秦汉 小篆. 汉隶 《马王堆汉墓帛画》 汉赋 魏晋 书法艺术形成;王羲之《兰亭序》 文人画出现; 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唐 张旭. 怀素草书;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楷书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诗 宋元 “宋四家” “残山剩水” 宋词元散曲 南戏. 元杂剧 明清 文徵明. 祝枝山;篆刻艺术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 明清小说 京剧 【问题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入,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相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二 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这些落魄文人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三 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四 元杂剧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杂剧虽然在元统一以后成为全国性的文艺样式,但它毕竟原产于北方,和北方的方言、音乐、民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杂剧创作的中心转移到南方以后,对它的继续生长必然有所不利。虽说杂剧作为主要戏曲种类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明代前期,但它最后还是被从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所取代,这和地方文化的背景显然有很大的关系。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散曲”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杂剧”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元杂剧在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根据四则材料,说明什么是“元曲”?(1分) 【问题探究】2、法国历史学家勒高夫《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