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见屈子于《楚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论文 设计 题 目 吾见屈子于《楚辞》 姓 名 杨钦蘩 学 号 座机电话号码398 所在学院 金融学院 年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金融数学与精算 1301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27 日 吾见屈子于《楚辞》 杨钦蘩 金融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金融数学与精算 1301 摘 要: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文学,其鼎盛时期自然在于唐宋。而从思想的高度来看,其高潮则始现于先秦,在这个百家争鸣的动荡时代,涌现出的各方思想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度。而《楚辞》更是超然于先秦文学的存在。倘若以个人艺术成就的眼光去看《楚辞》,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必然是诗人屈原。《楚辞》里的不同篇章反映了屈原人生的三种境界。《九歌》绮丽浪漫,是第一重自由境;《天问》直率真实,是第二重自疑境;《离骚》痛而神圣,是第三重自我境。屈原文采盎然,心系天下,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强烈冲突时,他毅然选择了死亡以保自身圣洁。他创楚辞、启汉赋,开浪漫文风之先河,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关键词:屈原;《楚辞》;诗歌 目 录 摘 要 I 一、屈子之歌 1 一 《九歌》和自由境 1 二 《天问》与自疑境 2 三 《离骚》中的自我境 3 二、屈子之殇 4 参考文献 5 屈子之歌 中国古时的文人们,大多受《诗经》影响,秉承含蓄的美学原则作诗。而灵魂、命运、存在等话题在主流诗歌里难觅其踪。因此,屈原对于这些话题的痛苦而酣畅淋漓的抒写便成为了文化长廊里的一抹亮色,形成了专属于他的独特风格。细数他这一生的主要作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云:“屈原赋二十五篇。”据王逸《楚辞章句》所列,则《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一篇,《卜居》一篇,《渔父》一篇。尚有《大招》一篇,注云:“屈原,或言景差。”[1]依我所观,从以上作品所大致表露出来的情感与思想上来划分,屈原的作品可分为三个时段,三种心境——自由境、自疑境、自我境。下文将对这三种心境试作分析。 《九歌》和自由境 人们都说《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甚至觉得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我个人认为《九歌》是屈原较早时期的作品,其写作素材之广、之丰富,让读者仰止。从楚国宗祖的功德伟绩,到山川神祇、自然风物,诗人信手拈来。不论是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还是男女之思,也都能在《九歌》里找到。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屈原自由浪漫、放浪形骸的情感,故我奉之为自由境。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2]梁启超曾说:“若有美术家要画屈原,把这篇所写那山鬼的精神抽显出来,便成绝作。”[1]而闻一多曾将《九歌》“悬解”为一出大型歌舞剧。想象一下,屈原独立山上,脚底是霭霭云雾,他用石兰、杜若种种芳草庄严自己,然而他的“心中风雨”,没有一时停息,他的万斛情爱藏在“雷填填、雨冥冥、风飒飒、木萧萧”里,想要热烈地向世人表达。“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2]我以此句为最恰之思,想象他站在湖边远望:“远方的夫人啊,我极尽目光望眼欲穿,秋风袅袅荡起洞庭层层波浪,正如我心之思念啊!”这是他内心最渴求的情感。有人说这种情感是屈原怀才思遇之感,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他对爱情最直接的向往,最自由热切的表达。“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东君》)[2]他欲乘风远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寻找那个理想的国度,又因身后的家乡而踟蹰不定。算了吧,声乐醉人,观者易失其方向,我还是归往我的理想吧! 屈原在表达自己内心所愿时,大都是直接而决然的。这类作品读起来,能令自然之美和我们心灵相触逗,更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屈原文字的生命力。 《天问》与自疑境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似是求解“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天问》此篇的语言风格也异于其他篇章,以通篇四言为主,不再出现“兮”这一语气词,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的色彩,但读来错落有致,圆活而不呆板。为什么屈原会问天呢?他思考的又是什么问题?屈原在写就《天问》的同时,也到达了其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我谓之为自疑境。 诗人以问天为始,“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2]汉代的王逸曾将“九天”解释为:“九天,东方昊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3]屈原先提出一系列天地宇宙、自然科学的问题,又由天地引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筒狄、后稷、伊尹等神话人物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