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5旋风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选型原则 设计步骤 4.5.1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原则 气量一致:筒径尽量小,也可考虑若干并联或多管旋风; 入口风速保持在15~25m/s; 压损小、结构简单; 能捕集的最小粒径要≤粉尘粒径; 4.5.1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原则 高温气体考虑保温: 粉尘不吸收水份、露点为30~50℃时,保温至少至露点以上30 ℃左右; 粉尘吸水性强(如水泥、石膏和含碱粉尘等)、露点为20~50℃时,保温至露点以上40~50 ℃ 4.5.1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原则 气密性要好:尤其对于负压操作 易燃易爆粉(如煤粉)尘应设防爆装置:入口管道设安全防爆阀门 粉尘黏性较小时,最大允许含尘浓度与筒径有关: 旋风除尘器筒径 (mm) 800 600 400 200 100 60 40 允许最大含尘浓度 (g/m-3) 400 300 200 150 60 40 20 4.5.2设计步骤 主要包括类型、筒体直径及个数等参数确定。 1、确定处理量: 2、选择除尘器类型: 3、确定除尘器直径: 4、效率与压损核算 5、阻气排尘装置选择与设计 4.5.2设计步骤 6、并联使用: 应采用相同型号旋风除尘器,并需合理的设计风管,使每个除尘器处理量相等,避免串流;或为每个除尘器单独设置集尘箱 7、串联使用: 一般不宜串联使用:必须串联时,应采用不同性能旋尘器,低效者置于前端 4.6常用旋风除尘器 * 4.4.1.1进口型式及比例尺寸 进气方式 进口断面型式 进口面积 1、进气方式 径向进气:进口外缘相切(螺旋面、蜗壳)、内缘相切 轴向进气:旋风子 1、进气方式 (1)切向:最普通、使用相对较多 (2)螺旋面:与水平呈近似10°向下,有利于气体向下作倾斜的运动,并避免相邻螺旋的干扰,应小于15 °,一般取β≈11 ° (3)渐开线(蜗壳):进气径向减薄,减少对内部气流的干扰和撞击,加大了进口与排气管的距离,同时减少阻力20%~30%,其中以180 °为佳 (4)轴向:最大限度减少进气与旋转气流间的干扰,提高效率 2、进气管断面型式 (1)圆形 (2)矩形 b/h越小,入口气流径向越薄,尘粒移向器壁的路程越短, h/b=2左右 h/b=2~3,b=(0.2~0.25)D,h=(0.4~0.75)D 3、进口面积 相对断面比=筒体断面积/进口断面积 高效旋风除尘器:K=6~13.5 普通旋风除尘器:K=4~6 大流量旋风除尘器:K3 4.4.1.2 筒体直径 D越小,旋流r越小,F离心越大, 越大 D过小,器壁与排气管越近,可能造成颗粒反弹至中心区 高效旋风除尘器:D900mm 大流量旋风除尘器:D≈1.2~3.6m 4.4.1.3筒体与圆锥体的长度 长度取决于除尘器的特征长度 锥体高度比筒体高度更重要 一般圆筒高度H1=(1.5~2.0)D 锥体高度H2=(2~3.5)D 锥体段高度与锥角(20~30°)与排灰口直径有关 4.4.1.4排气管的型式及安装尺寸 排气管的结构形状对除尘性能影响甚微,排气管的截面积和切入深度对旋风除尘器的运行工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有两种型式:下端收缩式和直筒式 1.0 1.5 2.0 2.5 3.0 3.5 4.4.1.4排气管的型式及安装尺寸 排气管的直径越小,压损越大,效率越高 de=(0.3~0.65)D 排气管的切入深度过大,表面摩擦增加,上涡流空间增大 排气管的切入深度过小或者不切入,正常旋流发生弯曲或不稳定,粉尘逃逸可能性增大 切入深度 0.8进气口高度 4.4.1.4排气管的型式及安装尺寸 气体在排气管内剧烈旋转,将排气管末端设计成蜗壳状可减小能量损失 排气速率尽可能小 4.4.1.5阻气排尘装置和集灰斗 集灰斗是完成气固两相介质分离的最终环节 在除尘器锥体处,气流非常接近高湍流 阻气排尘装置的基本功能是将除尘器内、外旋流气流加以隔离和分界,消除内外旋流临界处的干扰,防止二次夹带 4.4.1.5阻气排尘装置和集灰斗 4.4.2 气体性质 气体湿度:粘壁、堵塞,如磷肥工业粉尘 气体温度和黏度 气体密度(可忽略) 4.4.3粉尘性质 1、粉尘的密度及粒度 对压损影响可忽略 2、气体的含尘浓度 浓度增大,效率略增,压损略降,工程上一般可忽略其影响 4.4.4操作因素 1、二次效应 2、入口风速 3、漏风 4、磨损 4.4.4.1 二次效应 4.4.4.2 操作风速 进口气速越大,粒子所获得离心力越大 除尘器分割粒径越小,除尘效果越好,压损越大 入口风速过大,可能引起二次扬尘 入口风速一般在15~25m/s 4.4.4.3 漏风 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