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雷技术(彭林).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防雷技术(彭林)

综合防雷技术( 一.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地球上每天发生约800万次闪电。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巨大,常常造成触目惊心的危害。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在数十亿美元以上,并呈逐年上升之势。因建筑物防雷不完善造成办公、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遭雷击损失数以亿计, 更是为雷电的重灾区。所以联合国将雷电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 在古籍中有关雷击的事故就有记述,例如:《续晋阳春秋》:“太元五年,霹雳含殿四柱,杀内侍二人。《晋中兴书征祥说》:“元兴三年,永安王皇后至住巴防,将设威仪入宫,天大雷震,人马多死。 《沈括·梦溪笔谈》:“内侍李舜举家为暴所震,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默。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铝者,银悉容流在地,漆器不燃灼。有一宝刀,极坚刚,就刀室中容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烁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 《齐书·五行志》:“永元三年正月,豫章郡,天火烧三千余家。”该天火,到底是一般雷击,还是球形雷?未加考证” 起初,我们祖先弄不清楚雷电是怎么产生的,相信“雷泽有雷神, 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 的神话,误以为雷电毁屋击人是上 天发怒, 对人们进行罚诫。到了汉 代,人们开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 的理论来解释雷电现象,提出,“阴 阳 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的观点,也就是说,阴气和阳气相 接触,发生震荡就形成雷,震荡剧 烈的时候就形成霹雳。这是关于雷 电成因的一种直观的、朴素的猜想。尽管这种猜想还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但它毕竟是唯物的,它比现代雷电学说要早2000多年。它破除了人们对上天雷神的迷信,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 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 避雷室是最早出现的避雷设施。有一部《荆州记》书中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从记载看,建造避雷室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是文石,文石很可能就是大理石。大理石具有绝缘作用。 宋代以后的建筑师们为了使屋室有人的地方避开雷击,精心构思,巧妙地消除了电学上称为“跨步电压”的危险,留下了不少至今令人拍案叫绝的神奇建筑,如四柱不落地的广西真武阁,四柱不顶天的德庆县文庙等等。 宋、元、明、清代的建筑物多用“雷公柱”(宋代 称枨杆)等措施以避雷 。 以上只是我国古籍关于雷记载中的点滴摘录,当然它与现代雷电理论和避雷技术相比还有差距,但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么早的年代就创造出那样完整的雷电理论,并且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这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历史的一页。 在国外,在欧州中世纪也有相当多的人把雷电当作神的意志,认为只能靠祈祷或者敲响教堂里的钟,才能避免闪电的袭击。1784年慕尼黑出版的一本书统计:33年内有388个教堂的尖顶遭雷击,共有103个教堂的司钟员在钟楼内敲钟时死于雷击。意大利威尼斯城的圣马可钟楼从1388~1762年9次被毁于雷击。 1718年4月14日Brittany(布瑞特妮)城一夜之间24个教堂遭雷击,其中一个被彻底毁了,两名司钟毙命。 雷电之父—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两种电荷的性能。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顿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她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了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联想到空中的雷电。他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和实验室里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在当时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他这次实验,除了证明天电是一种放电现象,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外,还发明了避雷针,使高楼大厦免被雷击。 “随即他用一串铜钥匙与风筝线接触,钥匙上立即放射出一串电火花;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富兰克林用从天上捕捉下来的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富兰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