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钢在泉州市第十一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docVIP

徐钢在泉州市第十一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钢在泉州市第十一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

徐钢在泉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经济强市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现代化泉州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9月21日) 徐 钢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泉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泉州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五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团结拼搏的结果。回顾过去,泉州的起步发展条件并不占先、并不占优,能成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靠的是侨乡人民爱拼敢赢的精神,靠的是历届党委、政府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坚持和努力。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共泉州市委,向为泉州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领导,向全市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泉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是泉州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五年,是破浪前行、砥砺奋进的五年。面对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福建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认真谋划新一轮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港口、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们贯彻省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部署,立足市情,紧紧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完善中长期发展思路。充分转化运用市委15个专题调研,赴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学习考察的成果,致力解决深层次、战略性问题,制定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层次加速提升,纺织服装、鞋业和石化三个优势产业集群年产值均超千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渐成规模,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泉三高速、福厦高速(扩建)、福厦高铁(泉州段)等一批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一批能源保障项目建成投产,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省第二位,泉州晋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200万人次。海湾型大城市框架加速展开,《泉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获批,环湾沿江区域开发和县域城关、小城镇建设掀起热潮。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文化、交通、经贸、住建等大部制改革取得进展,简政强县、简政强镇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农村、投融资、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新获批2个国家级开发区,设立台商投资区,泉台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首位,年外贸出口商品总值预计可突破百亿美元。“十一五”目标顺利完成,“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今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500亿元;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1%、2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9.7%提高到12%,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稳住大盘、固本培源工作思路,政企合力、攻坚克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我们大力弘扬“惠女精神”,提振企业信心,增强干部服务能力。先后召开4场千名企业家大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管理创新、改制上市,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调度、资金供给、市场开拓、激励创新等保障机制,采取领导挂钩联系亿元以上企业、分片区召开企业座谈会等举措,千方百计稳住工业经济、民营企业“大盘”。2008年以来,全市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从497家增加到1300家(预计数),上市企业从23家增加到70家。我们坚持用“五大战役”来凝心聚力、转变作风、推动发展,开展“项目建设年”和“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推进一大批基础性、生产性和民生保障项目建设。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65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 面对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我们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营造现代文明氛围,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年来,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启动项目3700多个,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与提高。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全市就业充分,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医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和水环境、海岸带污染整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较为明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获得文化、卫生、环保、科技、双拥等全国性荣誉称号,所有县(市、区)均实现教育“双高普九”。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农运会、2010年中国航海日、两届闽南文化节、世界女排大奖赛(泉州站)等大型活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铺开,南音入选“世遗”,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为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闽南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扎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