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影响研究.docVIP

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影响研究.doc

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影响研究   摘 要 在互联网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尤其受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这就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青少年群体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极易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等产生的影响,从辩证的2个方面进行论述,并重点提出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几点措施。着重提出了可从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着手,注重网络环境的优化,与社会各阶层积极协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青少年;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44-02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态,展现了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形式,它不仅停留于虚拟网络世界,还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颇受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青少年群体继续添加了一些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多的新兴网络流行语被再次编造出来,如此网络流行语日渐丰富,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网络流行用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用语以其幽默诙谐、简介明了且独具创意的特性,成为青少年广为追捧的对象。同时,网络流行语在青少年培养媒介素养方面,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首先,在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用语丰富了交流语言,成为了网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创造和使用网络用语最多的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本身具有较好的创造能力,充满了探索精神,赋予了网络用语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五彩缤纷的词汇和用语,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促进了汉语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在自身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过程中,使用比汉语更加简洁直白的流行用语,也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青少年的交流语言;其次,当前,诸多的青少年都十分的喜欢“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实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而“宅”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使用网络用语的机会,现实里的人际沟通不比网络上的简介明了、表现透彻,一些不善于表达的个体便倾向于选择使用网络用语。双方的距离在沟通中使用一两句网络用语便能瞬间拉近,比如起源于淘宝的“亲……”,立刻让沟通双方没有了隔阂感。青少年偏好于使用网络用语还因为这些词汇比较符合自身的审美,在人际沟通和信息传播中能很好的彰显自身的个性,青少年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基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和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种种束缚,诸多例如“土豪”“酱紫”等富有趣味性的网络词汇被创造出来,这些网上风靡的词汇,富含了网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网民们根据谐音、英文单词或者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创造出了一些简单明了的词汇。随着网络用语的进一步发展,如“给力”“蛮拼的”纷纷登上了《人民日报》等核心的大众媒体上,成为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网络流行语,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和意味,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可以有效促进其包容性媒介素养的提升。   2 网络流行用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不利影响   尽管网络用语有一些正面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源于网络属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具有互斥性。在松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流行语更新换代快,有很多不属于正能量,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弱化了青少年对传统语言的使用   语言最大的魅力体现在其严谨性上,任何语言在表达与调理结构上均存在非常严谨的规范,我国的网络用语主要源自于汉语,然而,并非所有的网络用语均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汉字、数字与外文字母符号的糅合使用,使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汉语区别愈来愈大,有的甚至让人匪夷所思。这就不利于青少年对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并将对青少年的三观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喜当爹”,根据传统语言文学的意思是恭喜人当了父亲,而网络上却是带有讽刺和调侃的意味。类似的流行用语不胜枚举,它们破坏了汉语的严谨性,还将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产生不利的影响。人际传播中语言规范,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在频繁的使用这些网络用语的环境下极有可能弱化。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语言规范,各种语言习惯也尚未稳定,若是长期使用这些网络用语,将会存在大量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会对青少年的写作、表述能力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2 增加了不健康语言的分量   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污染和语言暴力因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因素而存在,这些讽刺性、恶趣味调侃性的用语,携带了大量的不健康信息。受到这一环境的影响,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必定受到不利的影响。不健康的语言环境,不仅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在人际传播中增加不良语言的使用频率,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还会弱化,导致其出现浮躁、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