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南地区 福建的昙石山文化 江西的山背文化 广东的石峡文化 广西多分布在桂林、南宁和广兴3个地区。据对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9360±180年,陶器为砂质和泥质的红陶和灰陶。南宁地区主要以砂质(包括掺砂粒和蚌末)粗红陶为主 第三节 其他新石器时代陶器 西南地区 云南大墩子遗址:云南省元谋县 西藏境内:林芝、墨脱和昌都境内 北部地区 沈阳新乐文化 红山文化: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2780±110年。 新开流文化:黑龙江密山县新开流 小珠山遗址出土:黑龙江 红山彩陶瓮 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成就及其影响 1 制陶原料 陶土:多采用红土、沉积土、黑土或其他粘土,并已知道用淘洗的方法去除泥土中的杂质,以利于制造较细致的陶器。陶土中含铁较多,它能起到助熔作用,降低陶坯的烧成温度,也影响陶器的颜色。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成红色,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则成灰色。 制陶原料 羼(chan)和料:制陶时加入的砂粒、石灰粒、稻草末和碎陶末等。主要是提高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避免在火上加热时发生破裂。 瓷土和高岭土:氧化钛含量比陶土低很多,烧成后呈白色,制备出白陶。 2 陶器的成形与纹饰 手制成形 捏塑法,一般小型陶器多用捏塑成各种器形,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器形也不大规整。 玫瑰花的制作 模制法,某些特殊的器形往往采用局部模制的办法。 泥条盘筑法,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 先将坯泥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器形。 泥条的搓制 盘制方法 连续盘制 单环盘制 佳作欣赏 泥板成形,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 滚压法 拍片法 三足盘的制作 紫砂壶的制作 轮制成形 是更先进的一种制陶工艺,是将泥料放在陶轮上,借其快速转动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 表面装饰 表面磨光 陶衣 纹饰 压印,以绳纹为主 拍印 刻划 彩绘 镂孔 3 陶窑与陶器烧成温度 陶窑 现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窑址百余座,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在鄂北、辽西一带也有个别发现。 横穴窑 竖穴窑 烧成温度 黄河流域一般为900~1050℃,烧成温度较高; 长江中下游一般为800~950℃,明显低于黄河流域; 华南早期陶器为680℃,晚期则为900~1100℃,前后有较大的变化。 古代陶器专题 第一章 陶器的起源约1万年——4000年前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制造性活动。 把陶用的粘土,经水润湿后,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烧结成为坚固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远古时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但它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因为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各自独立创造出来。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 新石器时代陶器很多,有灰陶、红陶、彩陶、黑陶、白陶、釉陶等。陶器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因制陶原料中含有金属呈色元素和烧窑后期人们能够改变、控制火焰的性质所致。 灰陶 灰陶是在烧窑后期,采用还原焰,使制陶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灰陶是人们日用陶器中最多的一种,质地较疏松、粗糙。 红陶 红陶是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质地较坚硬细致。 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作。彩陶花纹是陶坯未入窑焙烧前,用铁、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入窑后用氧化焰烧成。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上的纹饰有变化多端的植物纹、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贮藏器和吸水器。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 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称烧后彩绘陶,彩色易剥落。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 黑陶 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投入木炭产生浓烟(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 白陶 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