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温压场特征及成因机制.docVIP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温压场特征及成因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温压场特征及成因机制.doc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温压场特征及成因机制   摘 要: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位于辽河坳陷的东部,恰是郯庐断裂带通过的部位,处于环渤海湾拉分盆地的东北部,经历了新生代早期的伸展构造运动和后期的走滑拉分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具有独特的温压场特征。研究表明, 东部凹陷表现出传导型地温场特征,向南地温梯度明显增高,向北地温梯度逐渐降低;由东营组到沙四段,地温梯度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全区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大,但线性相关性明显差于温度与埋深的相关性。异常压力主要是由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产生的。   关键词:地温场;压力场;成因机制;辽河坳陷东部凹陷   1 温度分布特征   地温场是区域热动力在含油气盆地中最直接的反映,地温是油气形成过程中最敏感的热力学参数,受区域热动力影响,古地温场对烃源岩的成熟和油气的生成起着决定性作用[1]。   本文利用了56口井的124个试油温度数据.这些井随深度加大井温增高,呈现较好的线性变化特征(图1),表现出典型的传导型地温场特征。   图1 研究区地温―深度交汇图   根据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计算恒温带至该深度的地温梯度是盆地地温场分析的的一项基本工作。恒温带的温度和深度是沉积盖层地温梯度和深部温度计算的起点。根据地面统计和地下测温资料综合分析,为计算方便起见,把恒温带的温度统一定为14℃,恒温带深度定为20m。   地温梯度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G为地温梯度(℃/km); T为测点温度(℃); T0为恒温带温度(14℃);Z为测温深度(km); Z0为恒温带深度(20m)。   依据试油温度数据,按公式(l)计算每口井恒温带至测温点的地温梯度。由于许多井在不同深度上有几个温度值,因此在同一口井可计算出多个梯度值,为此还需将同一口井不同深度上的多个地温梯度值加以算术平均,即为一口井的平均地温梯度值。通过计算和筛选,获得了研究区56口井的地温梯度值。   总体上,全区地温梯度值集中在23.7℃/km~40.0℃/k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值约为30.3℃/km,相对较低。从地温梯度分区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构造部位,地温梯度值也不尽相同(图2)。其中,新开-董家岗地区地温梯度相对较高,一般都介于24.1℃/km~40.0℃/km之间,平均29.8℃/km,黄于热-黄沙陀地区一般都介于23.6℃/km~38.1℃/km之间,平均29.9℃/km。研究区向南地温梯度明显增高,向北地温梯度逐渐降低;在黄于热地区以黄80井及黄103井为中心,存在两个地温梯度低值区,分别为23.7℃/km和25.3℃/km;在新开-董家岗地区以开21井及开50井为中心,存在两个地温梯度高值区,分别为40.0℃/km和37.7℃/km。   图2 研究区地温梯度分区图   不同层系的地温梯度也有所差别,由东营组到沙四段,地温梯度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东营组地温梯度平均为25.3℃/km~33.3℃/km,沙一段地温梯度平均为26.3℃/km~38.1℃/km,沙三段地温梯度平均为23.7℃/km~40℃/km,沙四段地温梯度平均为25.9℃/km~37.7℃/km。   2 压力分布特征   首先依据压力系数的大小,划分出三种不同的压力类型,压力系数小于0.9为低压,介于0.9~1.2之间属常压,大于1.2为高压[2]。根据实测地层压力,研究区的压力三种类型均有分布。   全区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大,但线性相关性明显差于温度与埋深的相关性。压力系数大部分介于0.15~1.55之间,平均为0.99。从研究区Ed,Es1,Es3压力系数平面分布图及压力系数分区图上(图3),可以看出,东营组现今压力系数主要为常压及低压,其分布以黄106井为中心及其以东地区存在一个压力系数低值区,向东于楼地区压力系数增高,以黄79及黄105井为中心存在两个压力系数相对高值区,压力系数分别为1.07和1.05。桃园地区压力系数均为1.0左右,向南至大平房地区压力系数为全区最低。研究区沙一段现今压力系数分布以常压低压为主,个别井有超压发育。研究区东南部以于22和于11井为中心存在一个低压力系数中心,以东压力增大,以西在黄金带地区,黄67井附近为低压,以黄64井为中心,一个压力系数高值区,压力系数达到全区最大为1.73,向南桃园地区为常压,桃园地区以南以西均为常压。研究区沙三段现今压力系数分布在于楼地区以于37井为中心为压力系数高值区,热河地区为常压,向西南黄金带地区以黄202井为中心发育高压,以黄89井为中心发育低压。新开董家岗地区主要为常压,以开43井为中心发育低压。从压力系数在研究区纵向上的分布来看(图4),全区压力系数还是主要为常压和低压,高压偶有发育,压力分布最为复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