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枣树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doc
陕北枣树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摘要 通过对陕北枣树绿盲蝽的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陕北枣区绿盲蝽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枣树绿盲蝽;发生规律;综合防治;陕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45-01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属半翅目,盲蝽科。近年来,在陕北枣区大面积发生,是陕北枣区出现的一种新型虫害,由于枣农不掌握该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在2013―2014年造成枣树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成为红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 危害特点
绿盲蝽是危害枣树嫩芽、花蕾、幼果的一种害虫,嫩芽生长点被绿盲蝽象危害后,不能正常发芽展叶,嫩芽枯干;幼叶危害后,随着叶片的长大,叶片变成不规则的孔洞;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危害严重时,造成枣树绝产。陕北榆林佳县在2013年在枣树萌芽期受到绿盲蝽象的危害后,全县5.33万hm2枣林减产60%,特别是2014年在枣树盛花期遭到大面积危害,近10 d内大部分花蕾脱落,全县枣林减产近75%。幼果遭到绿盲蝽象危害后,受害部位逐渐出现色斑,枣果萎缩,引起幼果大量脱落或畸形果,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5.0 mm、宽2 mm,体黄绿色或浅绿色,前胸前缘广,上有细微小刻点,触角丝状,前翅基部革质,绿色,端部膜质,灰色。卵:长1.0 mm,长形,稍弯曲,端部尖,中部尖,黄绿色。若虫:初孵若虫短而粗,体长0.9~1.2 mm。虫体浅黄色,取食后变为黄绿色。3龄后有翅芽,体长3.8 mm左右。5龄虫体色鲜绿,翅芽端部黑色。
3 发生习性
绿盲蝽在陕北1年发生4~5代,以卵在枣树的剪口、枯死枝和多年生老枣股处越冬,根据调查,在剪口、枯死枝和多年生老枣股处越冬卵数约占调查总数的90%。该虫各代历期不同,一般卵期6~10 d,若虫期15~30 d,成虫期35~50 d。绿盲蝽象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特别是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0 ℃以上,相对湿度达6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早期若虫在枣树萌芽前先危害作物和杂草,2龄后上树危害枣树,晚孵若虫随枣树萌芽即危害嫩芽及幼叶。第1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2代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一代。3~5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6―8月日平均气温达20~30 ℃,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引起该虫大发生。成虫喜阴湿,有趋光性,早晨和傍晚比较活跃,飞翔能力较强,第4~5代羽化成虫迁飞到园外湿度较大的地方,危害其他作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后一代成虫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在树上产卵越冬。
4 暴发成灾的原因
4.1 食杂性强,寄主范围广,迁移能力强
由于绿盲蝽寄主范围广,属食杂性昆虫,在陕北的杂草、蔬菜等农作物上也发生为害。造成虫口密度大,繁殖快,由于迁移能力强,防治比较困难,是枣树绿盲蝽大发生的一个因素[1-2]。
4.2 合适的气候条件为绿盲蝽的大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雨量多,湿度大,再加上寄主嫩绿,生长旺盛,绿盲蝽产卵多,繁殖快,虫口密度增加。日平均气温达20~30 ℃,相对湿度80%以上时,很易暴发成灾。
4.3 认识不足、防治不到位
绿盲蝽在2010年陕北佳县有所发现,但未大面积发生,未能引起枣农的重视,加之由于枣农不掌握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忽视枣林内作物及寄主的防治,等到发现危害严重时,已无法控制,导致2013―2014年大面积的发生,造成红枣基本绝产。
5 发生预测
根据残留虫量,结合当地发生时的历史资料和气象预报情报,综合分析,做出绿盲蝽发生趋势的预测,也可用色板诱集监察,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
6 防治策略
由于绿盲蝽具有直接危害性和较强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采用局部或零星的防治,对绿盲蝽的控制作业不大,必须采取集中连片,联防联治,其次,越冬期和早春寄主阶段是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境,是控制发生的关键时间。
7 防治技术
一是清除园内杂草。5―6月及时铲除树下杂草和根蘖,切断绿盲蝽的食物来源和寄主。二是结合修剪,剪除树上枯死枝、病残枝,尤其是对前一年夏剪剪口部位和蚱蝉产卵枝进行重点剪除,开春刮树皮,可减少越冬虫卵。三是悬挂诱虫板。绿盲蝽成虫发生开始期,园内树枝中部悬挂诱虫板600张/hm2,能较好地起到诱杀效果。四是化学防治。枣树萌发前对树体喷3~5 °Bé的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在枣树生长期,根据虫情预测,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