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水黾腿的扫描电镜SEM照片,(b)无数细长微刚毛,20μm,(c)单根刚毛上的精细螺旋状的纳米凹槽结构,200?nm 水黾能在水面上支撑15倍于身体的重量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6.12 表面功能复合材料 * Spider senses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6.12 其他功能复合材料 * 1)多功能化 2)智能化 3) 功能结构一体化 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 * * 第四,与血液接触的材料,更要求具有抗凝血性能,不引起溶血,不造成血中蛋白质的变性,不破坏血液的有效成分。 此外,还必须易于加工成型和能经受各种消毒灭菌过程而不改变或很少改变其基本性能。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1) 概述 * ● 基体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 增强填料:600目SiO2和瓷粉,抗压强度120MPa和112MPa。 ● 制造方法:首先,对填料进行酸处理和高温处理; 然后用有机硅烷类表面活性剂处理,使表面活化; 最后填料与基质均匀混合,固化成人工牙材料。 ● 影响因素:填料活化方法,填料的品种、用量、处理,以及偶联剂、交联剂的品种、用量和使用方法等。 ●注 意:硬质牙的抗压、抗冲击性、硬度等性能随填料的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在一定范围内有突变。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应用1:颗粒增强硬质牙冠材料 * 材料特性:对皮肤、肌肉、角膜以及口腔粘膜等均无刺激,对活性体组织细胞无刺激和破坏,Ames试验为 阴性,临床应用认为材料成型工艺简单,变形小,硬度大,与牙托的粘接性好,修复效果良好。 新型材料: 基 体:用聚砜作基体材料代替改性甲基丙烯酸类,其冲击强 度提高2~3倍。 增强体:特殊玻璃超细填料或球状SiO2,凝胶、覆盖着钡的小玻 璃球等等。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应用1:颗粒增强硬质牙冠材料 * 1、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制造心肺机上的各种受力结构部件 优点: 加工成型性能,内壁光滑,防止了血液凝结和形成血栓的危险; 碳纤维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会和血液和血球发生破坏反映,起化学变化和产生空气栓; 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做成的管道其机械强度高,能承受抽吸时的压力及其变化; 用碳纤维增强塑料做成的人工心肺机质量轻,便于运输携带。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应用2:纤维增强型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 制造人工关节和人工骨 特点: ▼能耐人体内各种有机化合物的腐蚀; ▼和人体肌肉组织亲和力好; ▼质轻,良好疲劳强度、耐磨性及一定的韧性。 2.2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应用实例: 玻璃纤维中掺少量碳纤维,复合成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用于颅骨缺损修补。 人工关节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应用2:纤维增强型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 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不足之处: 金属:导热系数高,成型加工困难; 造价高,来源困难,手术再加工亦很困难; 对外界温差敏感,温差能损伤脑组织。 高分子材料:强度低,脆性大,耐冲击性能不理想,手术中材料 的再加工塑型存在许多困难。 制造方法: ◆将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混杂,然后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 ◆直接用碳纤维毡或织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应用2:纤维增强型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 功能特点: ※ 可根据需要,调整碳纤维的含量及排列形式。 ※ 全部采用碳纤维增强,力学性能与成本也相应提高。 ※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热系数低,比原颅骨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 容易加工,使用方便,植入后无异物感和压迫感。 第六章 功能复合材料 应用2:纤维增强型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6.7 生物功能复合材料 2.2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 2.3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CFC) 特点: ※ 具有较高力学强度、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与人体骨更接近 。 ※ 在人体内环境中无结构变化、无腐蚀、无肿胀,断裂强度高、力学性质可调。 制造工艺: 首先,按照确定位置排列碳纤维,采用湿缠绕法; 然后,用有机粘结树脂固定,模压成型。在非氧化气氛中,900~1250℃或2500~3000℃范围,使其裂解成碳或石墨。在第一次碳化致密化后,再重复浸渍树脂模压和再碳化工序,重复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