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怕”回家120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小平“怕”回家1202.doc

邓小平“怕”回家 【导读】 今天,法国的一座小城蒙达尔纪有一条闻名于世的“红色”旅游线路——“伟大的足迹”。这里,就是邓小平等一批中国近代有志青年于1920年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策源地。 1923年,周恩来 前排左四 邓小平 后排右一 等在巴黎合影 哈金森橡胶厂,1922年邓小平在此打工 1919年,15岁的邓小平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广安,到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求学。一年毕业后,他第一次出海远行,来到法国蒙达尔纪市勤工俭学并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但让人无法意料而又好奇的是,直到1997 年逝世的78 年里,尽管邓小平数次来到四川,却始终没有回过广安老家,就连自己的家眷儿女也不允许回老家。 邓小平如此“无情”,究竟是为什么?对于这个难解的谜,直到今天,人们仍在纷纷猜测。 1921年3月,邓小平在法国的留影 邓小平出访法国,在留学时的住处前留影 【少小离家】 从成都到广安280公里,从广安向北7公里,就是邓家老院子的所在地——协兴镇牌坊村。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在这里出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时光也大都在这里度过。 据《邓氏家族分谱》记载,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邓家先祖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之职入蜀,安家广安。到邓小平父亲邓绍昌这一代,邓家已经在广安繁衍了18代子孙。邓家有过辉煌的族史,迁入此地后邓家第十二世孙邓时敏,1745年官至大理寺正卿。告老还乡后,被清政府授予通奉大夫。为表彰他的德行,嘉庆皇帝下旨为其家乡赐造了“神道碑”和“德政坊”。牌坊村因此得名。 1919年,15岁的邓小平第一次出远门,来到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求学。 邓小平曾回忆说:“记得离家那天,妈妈带着弟弟妹妹送我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五里墩。我拉着她的手,叫她别哭,告诉她我出去留洋,把书读好了回来,将来在外面做事再回来接她……” 一年后,邓小平毕业,第一次出海远赴欧洲勤工俭学。 【父亲送别】 “我要永远感谢他老人家,他是个开明、有抱负的人,是他把我送上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邓小平后来回忆说。 1920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正是邓小平16岁生日。那天,父亲捎上了一大包母亲亲自做好的广安牛肉干,特地从广安赶到重庆给儿子过生日,为儿子送行。 “记得我们去了太平门附近的一个小餐馆,爸爸点了几个好菜,可他拿起筷子就哭了,一口也吃不下。我‘扑通’一下跪在爸爸面前,含着泪水对爸爸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会牢记你的教诲,拼命学习,将来学成回国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 1920年9月,邓小平乘法国邮船盎特莱蓬号赴法勤工俭学 第二天,邓小平登上了法国盎特莱蓬号邮轮起锚东下。那时秋风瑟瑟,父亲在码头送行的人群中不停地向儿子挥动手臂……母亲做的那包沉甸甸的牛肉干,邓小平一路吃了一个多月,一直吃到了法国马赛。 当时,邓小平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次送别,成了他与父母亲的永别。母亲不久后病逝,父亲也在1936年去逝。 也正是这次送别,成了他与故乡广安的永别。此后一生,邓小平的脚步就再也没有踏上过那片生他养他的故土。 【第一次回川】 29年后,邓小平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刘邓大军的统帅之一。 刘伯承与邓小平 1邓小平与卓琳、刘伯承与汪荣华及孩子 1949年下半年,刘邓大军解放了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和西康。此时邓小平就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并驻足重庆。1950年春,远在广安老家的幺舅淡以兴听说邓小平当了大官,二话没说,和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来到了重庆。 这一天,邓小平正在开会。警卫员崔来儒立刻悄悄报告:“政委,您舅舅和老娘从广安老家来了。”邓小平一怔。 崔来儒接着说:“要不要通知卓琳校长,叫她回来招呼一下?” 邓小平摇摇手说:“不用了,告诉接待科安排他们在招待所住下。” 崔来儒急了:“不行哪,您那个舅舅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一个劲嚷嚷说大老远赶来,肚子饿得咕咕叫呢,他说还要喝酒,要吃香肠、老腊肉……” 邓小平想了想说:“那就先安排把饭吃了。” 崔来儒赶紧提醒说:“政委,我给您提个醒,家乡老辈子来了,您不陪陪?怕是失礼啰,人家要说闲话的……” 邓小平不语,挥了挥手,又回到了会议上。 邓小平舅父淡以兴 左3 一个从15岁离家少年,一直到年愈90高龄的老人,邓小平就一直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期间,家乡人三次请他回家,三次连遭婉拒。最终的理由竟是一个“怕”字,那么,邓小平究竟是“怕”什么呢? 【“龙”归大海不回头】 “少小离家老大回”,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按中国的传统风俗,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事情。而邓小平历次不回老家,甚至说怕回老家,确实让父老乡亲们很难接受。在广安民间,对于邓小平“怕”回老家的议论,竟还有了种种传说。 到过广安的人,走街串巷,谈及邓小平,就会到听到老人们讲起这样一个传说。邓小平属相是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