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献学角度浅谈《伤寒论》中“三阴三阳”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食,食则吐蛔。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与“六经” “六经”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内经》“六经”涵义包括两个层面: 1作为名词具有经络含义的“六经”。 2作为六个名词综合指代,具有代词性质的简称“六经”。 《伤寒论》中“六经”未独立出现,《伤寒论》诠释者将其指代太阳、阳明、 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名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