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 1H-13C COSY谱) 两轴分别为δH和 δC。通常只出现1JCH而无远程偶合,图谱中只有相关峰,无对角线峰,不出现季碳信号。 从纵轴(1H)的氢核信号向左作水平线与相关峰相交,再由该相关峰向上作垂直线,相交的13C信号即为与该氢核相连的碳的信号。 通常多数碳都只有一个相关峰,只有原手性的CH2才出现两个相关峰。 对多数的有机化合物而言,多在采用1H-1H COSY谱明确1H信号归属的基础上,再通过1H-13C COSY谱确定13C 的信号归属。对复杂化合物宜在测定相关谱前先用DEPT法确定13C 的信号的重峰数目。 第七节 碳谱的解析 一、解析程序: 1、分子式的确定和不饱和度的计算 2、分子对称性的判断 3、化学位移值及谱线的归属 4、可能结构式的组合 5、结构式的确定和验证。 二、二维谱的应用和解析 三、实例 例1、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0O3,其碳谱如下,请推断其结构. 例2、某化合物分子量为132,其碳谱和氢谱如下,求其结构式。 分子式为C9H8O,可能结构式为 化合物的结构式 例3、C10H13NO2的结构测定 例4、C14H20O2的结构测定 例5、马兜铃属植物中C12H18O2的结构测定 本章结束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杂化方式 SP3杂化(单键):0-80(烷 碳0-60) SP2杂化(双键、芳环):90-160(羰基碳150-220) SP杂化(叁键):70-100(炔碳60-90) 平均电子激发能 n→π※ ∠ π→π※ ∠n→σ※∠σ→σ※ 低场 高场 羰基化合物 烯类芳香化合物 饱和碳 160 100-150 0-80 碳原子杂化方式的影响 1JCH 随C-H键中S电子成分的不同而变化1JCH=5×(%S)Hz; SP3成键:1JCH=120-130Hz; SP2成键:1JCH=150-180Hz; SP成键:JCH=250-270Hz; 诱导效应:随着C上取代基电负性增大, 1JCH增大。 CH4: 125.0Hz CH3OH: 141.0Hz CH3Cl :150.0Hz CH2Cl2: 178.0Hz HCN: 269.0Hz 立体结构影响 (JC1-H1)(吡喃糖苷) α-型苷JC1-H1=169-171Hz β -型苷JC1-H1= 158-162Hz α-D-吡喃葡萄糖苷 β -D-吡喃葡萄糖苷 溶剂极性: 1JCH一般随溶剂极性增加而增大. 氯仿的1JCH在环已烷中208Hz,在吡啶中215Hz 第5章 13C-核磁共振 第一节 碳谱的特点与实验方法 一、碳谱的特点 1、灵敏度低: 灵敏度约是1H的1/5800,所需样品量大。 2、分辩率高。δC在0-250ppm之间,甚至可达600ppm。 3、可识别不含氢的基团如:季碳、羰基、氰基等。 4、可用不同的测试技术得到各种(伯、仲、叔、季、羰基)碳的信号。 5、应用范围广。 6、碳原子驰豫时间较长,可准确测定,用于结构推断。 柯诺辛碱的1HNMR 和13CNMR图谱 二、碳谱(13CNMR)的产生 13C的I=1/2,存在核磁共振现象;但灵敏度很低,偶合作用强,1J高达110-320Hz,只有在PFT技术和去偶技术出现后才得以应用。 三、碳谱的测定 1、氘锁 2、溶剂峰 3、样品管 4、样品用量 第二节 δC与结构的关系 一、核外围电子的影响 电子云密度:碳负离子δC出现为高场,碳正离子的δC 出现为低场。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二、化学键的影响 磁各向异性效应(与氢谱一样) 碳原子杂化方式 平均电子激发能 三、氢键的影响 四、溶剂和介质的影响 各类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1、烷烃类:0-60ppm(季叔仲伯碳) 2、取代烷烃类:0-80ppm(取代基电负性越大,化学位移值越大) 3、烯烃:90-160ppm 4、炔烃:60-90ppm 5、芳碳:128.5±35ppm 6、羰基碳:150-220ppm(醛、酮酸酯酰卤酸酐、酰胺) 第三节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一、13C-1H的偶合 13C与1H之间的偶合引起峰的裂分,符合n+1规律。与其他磁性核偶合,产生2nI+1重峰。 一)1JCH的影响因素:1JCH=120-300Hz; 1、碳原子杂化方式 2、诱导效应 3、立体结构 4、溶剂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软件测试工程面试常见问题介绍.docx VIP
- SMTC 5 320 040 与空气接触橡胶材料要求(20130531).pdf VIP
- 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融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CBNData&阿里健康-2019线上体检消费报告-2019.12-23页.pdf
- 电子社Altium Designer 22(中文版)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典教学课件第5章-原理图开发环境及设计.pptx VIP
- 江苏苏州高新区投资促进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涟源市党校物业保洁服务方案.docx VIP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AQ3034培训.pptx
- 软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doc VIP
- AP微观经济学 2019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Microeconomics 2019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