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耗指标
总产值、增加值究竟有什么区别
指标解释 加入时间:2008-12-16 8:45:51 来源: 访问量:2552 要了解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区别就必须知道几个指标: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一般按生产价格计算。
2、总产值。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从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来看,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两者区别:(1)核算的范围不同。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农、工、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的核算范围是全社会各个行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总产出与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的工业总产值的概念有差异。主要是:A核算基础不同,总产出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总产值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B核算方法不同,总产出以销售收入为基础,通过调整库存得出本期生产总成果,总产值是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核算;C核算范围不同,总产出包括主营和附营业务收入,总产值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出包括与其口径相同的增值税,工业总产值不包含增值税。同时,严格的说,工业总产出中还包括了“废品销售收入”的价值,工业总产值中则不包括。因此总产出总产值。目前,国际国内基本上不使用总产值这个指标。仅工农业总产值仍在使用。
3、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4、增加值。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它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它可按生产法计算,也可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三者的关系是: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与增加值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物质消耗转移的价值,也包括新创造的价值。具体地说包括了:(1) 成品价值,即在本企业内不再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产品价值。(2) 按加工费计算的已完成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包括在作业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产品的价值。(3)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价值。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但不允许把企业内部各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重复计算。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和各项劳务消耗以后的价值。由此可见,总产值和增加值这两个指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总产值包括了转移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因此其数值最大,但它不能确切地反映生产发展状况;增加值是生产活动所增加的价值,其数值最小,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生产的规模和速度。随着现行统计制度方法逐步向国际接轨,总产值指标已经逐步被增加值指标所代替。
“节约型”的统计指标有哪些?
统计,作为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有力武器,有多少指标可诠释“节约”一词的具体内涵呢?可从统计学的角度,分十五个专业,搜集、整理了直接或间接反映“节约”的统计指标61个。具体划分为两种类型:
直接节约型(越少越好型):对人力、财物、时间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即为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尽最大可能降低消耗或成本,实际上就是节约。如社会生产物耗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废品率、投资回收期、未完工程资金占用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商品流通费用率、成人文盲率、失业率等。这些指标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同量的产出,耗用或占用的社会资源(或某种强调减少的社会现象)越少越好,即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此类指标有14个。
间接节约型(越多越好型):是指投入同量的社会资源,其产出愈多愈好,其利用程度愈高愈好,其周转时间愈短愈好,其覆盖面愈大愈好。这说明社会资源利用率高,等于减少了产出成本,实际上就是节约了社会资源。如劳动生产率、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废物回收利用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此类指标有47个。
上述两类指标,具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