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学 物 理 探究活动课初探 活动内容:科技活动课——我们身边的科学 活动目的   1、运用所学过的初中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发展科学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研究自然界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每人在小组中提出一个身边的科学现象参加讨论 活动过程   1、老师开场,讲生活中的物理故事   简要介绍物理学在科技中的重要地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学生活动   ①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   ②全班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主持活动,提出问题,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分析. A组(笛子发声)  一学生用笛子吹奏了一曲优美的《长江之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她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笛子是用竹子做成的,里面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能吹奏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组成美妙动听的音乐呢? ·B组(瓶子倒水)  一名同学取一只汽水瓶,灌满水后,第一次将瓶子侧过来,让水慢慢流出,第二次把瓶口垂直朝下,把水倒出来.请同学们观察两次现象有何不同并解释. C组(油锅滴水与沸水滴油)   一同学描述了大家常见的现象:滚烫的油锅中滴入水滴会产生爆裂声,并将热油四溅,而在沸水中滴入油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D组(陨石结冰)   一同学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860年,在炎热的印度某地上空出现了一条很长的火龙,一个白色炽热的物体落到了沼泽地里,后来人们在陨石坠落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冰块.这是为什么呢?    E组(镜子测树高)   一同学展示了他自制的沙盘模型:一棵大树旁站着一个人,如何用一只普通的卷尺测树高呢?   有的同学想出了利用人和树影子长之比及人的高度,运用比例关系求树高的办法.主持的同学肯定了这一办法的正确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难题:如果是阴天不能用上述办法,给你一面镜子,你能测出树高吗? 案例二 测定反应时间 活动目的 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遵守法规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教室和教室外的水平路面; 2、活动器材:刻度尺、秒表、刹车性能良好的自行车. 活动内容 1、竞赛引入 教师拿一张崭新的百元纸币,比一比看谁能抓住. 竞赛规则:先让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纸币的上端.参赛的每位同学开始作出要抓住纸币的姿势,但任何部分不能接触纸币,当看到放开纸币,立即用手去抓纸币,能抓住纸币者获胜. 2、解释原因   战士、司机、飞行员、运动员都需要反应灵敏,当发现某种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战胜对手,或避免危险.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刚才实验中由于大家的反应时间大于纸币落下的时间,所以当你感到手要抓到时,纸币已落过了.   怎样才能测出你的反应时间呢? 3、测试方案(师生边讨论,边操作)   方法一:   ①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   ②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作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   ③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   ④测出木尺降落的高度;   ⑤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方法二:   ①取两只秒表,均调零,请一位同学手握一只秒表,站在你眼前;   ②同时你手握另一只秒表,做好按下秒表的准备;   ③当你看到同学的手在按下秒表时,你立即按下秒表;   ④两秒表上显示的时间差,即为你的反应时间. 活动小结    这次活动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实验方案才是真正可行的方案.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发令让同学跑步的方式来测反应时间,经过动手实验发现,在计时操作上有很多困难,难以测准确. 同时,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学生们在亲自参与利用自行车测反应时间实验后,联系到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出现险情时,司机从认识到险情到做出刹车动作,需要经历一段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还要行驶一段距离;车速越高,反应时间越长,刹车距离就越大,越易出事故,故交通法规中要求司机不能酒后行车,在人多时不能高速行驶,是非常必要的和有科学道理的.知道这些情况后,行人们在穿过马路时也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才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 体育课中测平均速度 活动内容:让同学们测出100m短跑中的平均速度. 活动目的     1、练习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2、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课前先让学生画12个同样的100m跑道,且在50m(中点)做个记号(一次可同时测出6个同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