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中 《美术史基本概念》中译本札记.docVIP

范景中 《美术史基本概念》中译本札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景中 《美术史基本概念》中译本札记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译本札记大约七年前,我邀请洪天富教授翻译《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当时商定,由洪先生据德文本迻译,我再据英文本校勘定稿。原因是:洪先生是冯至的高足,德国文化的研究名家,而我则打学习美术史不久,就成了沃尔夫林这部书的倾赏者。承蒙先生慨然应允,我感悦无已,觉得是天作人合。未料到,我却患了眼疾,让这部译稿一直拖延到今日,才算风骨初定。回想畴昔,主编《美术译丛》时也曾邀请潘耀昌先生翻译此书。记得一个秋日,天气佳美,入目清快,井梧乍落,苑桂已开,正是吞花卧酒的时节,校园一片清寂。潘先生和我却在浙江美院史论教研室楼下站立良久,说起沃尔夫林五对概念的译名,左说右谈,最终我们还是拿不定主意,只好勉为其难,译成了现在这种笨词笨语,辜负了眼前的风物清瑟。译稿的导论部分先刊登《译丛》(1984年第2期),全书蒇事又以《艺术风格学》为名出版,将近三十年来,它不知让多少人受益。直到现在,我还是受益者。因此在定稿中,潘先生的译作常置案头,鼓舞着我们拿出一部完全不同的译稿,以丰富美术史经典的阅读维度。现在,搁笔静思,如果说这部译稿还值得出版的话,那是因为它的确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至少,在两个方面殆是如此:首先,是所据底本。潘先生选用的是M. D. 豪廷格尔(M. D. Hottinger)翻译的英文版,这个版本准确忠实,措词高贵,还附有几条有益的译者注释,长期以来是英语国家的美术史教材。可是毕竟是译本,以德文本勘对,还是有可供依校之处。因此,选用德文原本翻译,为名著多提供一种文本,仍值得一为。否则终是欠缺。下面列举三处,以见一斑。导言第二节介绍五对概念之第五对,“Komposition”之前有一句:“Es braucht nichtmehr die Form in ihrer Vollst? ndigkeit vor dem Auge ausgebreitet zu werden, es genügt, diewesentlichen Anhaltspunkte gegeben zu haben”,此句为英文版所缺(德文版第17页,英文版第16页)。二、第五章第239页:“Darum bleibt es nicht nur dem Belieben des Beschauers überlassen,durch die Wahl des Standpunktes ? berschneidun-gen hervorzurufen……”英译本第222页译为“Itis therefore not left to the spectator’s free choice to create intersections by his choice of standpoint……”这诱使中译者不是翻为:“因此不让观者有馀地去自由创造交错的场面……”就是译作:“因此观者没有得到通过选择立足地而创造各种相交效果的自由……”三、在结论部分,作者写有一段重要注释,检讨自己的早期著作《文艺复兴和巴洛克》(Renaissance und Barock,1888年德文版),此注为英文版所无。更重要的是1933年的长篇后记。这是一篇作者极为重视的长跋,先是发表在《逻各斯》(Logos),后来辑入《美术史随想录》(Gedanken zur Kunstgeschichte,1940),1943年又把它收入本书。贡布里希评论沃氏的形式分析,特别指出:“美术史之为形式解决史,能够应用奥卡姆剃刀去破除时代精神。史学家研究形式发展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沃尔夫林本人最清楚,1933年的修订注意的正是这个问题,他把这个修订附于1943年版《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这一直鲜为人知。”其次是译本的风格。潘先生采用严格的直译,把翻译当作学问来黾黾而为;全书洋溢出鲁迅当年翻译果戈里《死魂灵》的精神,字句盘折之间,随动着奥峭的涩味。相比之下,我们提供的是较为自由的意译,这也是因为想起鲁迅读严译本《天演论》的那种感动;严复为了吸引读者,开篇写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来到时,此间有何景物?”《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就像《艺术的故事》一样,表面看都是好懂的书,可深入其间究竟有何景物?此问提得容易回答却殊难。即使回答,也是:答案容易意会而不易言传(The answer is moreeasily felt than given)。笼统言之,文章有方有圆,方者直白,圆者曲宕。例如,经史之书偏方,子集之书多圆。陈寅恪方,有棱有角;钱钟书圆,又苍又润;然而,文到妙处,皆离方遁圆。沃尔夫林乃是规整中洒落珠玉,时出缠绵之笔,极情尽致,总体则明明白白,举涓涓之言。因此,细读之下,《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看似简单的描述却又总不那么简单,仿佛月光下看落

文档评论(0)

yasou5111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