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备课教案(liu)
                    
 内 容	古诗词修辞手法赏析 课   型	 高三
 复习课		主备人 张敬	  审核人	娄英	授课人	刘洪婷		 教 学
 目 标	准确辨析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正确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2、通过练习和真题示例来归纳古诗词中修辞手法鉴赏的答题模式。
3、通过规范答题意识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从而提高自己鉴赏古诗词的自信心。		教学重
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常见修辞的作用;
理解修辞如何在诗词鉴赏题中考查,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方法	  五环导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第一 课时)	备 课 札 记		学情分析
一、课堂导入:1、学生课前诵读例句
2、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就不会流传很远)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些诗句都写得不错,而且源远流长,主要就是得益于他们都写得很有文采,而修辞就是修饰文辞3、明确学习目标二、完成目标一(通过梯级小组赛的形式) 赏析的前提是辨认,我们来小试身手——判断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级 60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 3.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B级(80分)1、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2.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  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
C级(100分)1.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2、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归纳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对偶 5、借代 6、双关7、反问设问 8、排比   9、比兴   10、顶针(真)   11、互文  12、反复三、定向自学:
1、请按表格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并思考“特点或作用”一栏与古典诗词的修辞鉴赏的答题有何联系。
修辞
例句
特点
作用/效果
1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有相似点
将…比喻成…,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把物当做人来写
把物人格化,使…具有了人的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绘?
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联想,使…具有浪漫色彩。
4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借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化复杂为简单,化平凡为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反问设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问多问而不答,表达确定的意思。设问多自问自答或答在问中。
反问:加强语气,将…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设问:提起注意,引人思考。
双关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语句有双重意义
一般解释其双重语义
思考:“特点或作用”与古典诗词的修辞鉴赏的答题有何联系?
2、阅读以下资料,并结合预习作业明确设题方式和归纳答题模式。
(1) 2008广东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2011福建)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案: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3)(2010浙江)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4)(2012天津)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案参考: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5)(2005福建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设题方式:  (1)直接提问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通过提问诗(句)运用表达技巧(手法)考查
  (3)通过问赏析或炼字、炼句的形式考查
答题模式:
四、合作研学: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