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公文写作new.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公文写作new.ppt

应用公文写作 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 一、公文的定义 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用以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 公文有法定性公文和一般性公文的区别。 法定性公文:13类公文(《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又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一般性公文:机关单位除法定公文外的一切处理公务的文书。 二、公文的由来 随文字的出现、社会的发展、国家(部落)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 三、公文的演变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公文 1、周王朝时代: 诰、命、誓(国王、储候的命令性文书) 财务文书 奴籍文书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建立时期) 政治斗争文书种类: 法令性文书:刑书、律书等。 财务文书:木券 3、秦汉三国时代 秦时对施政的工具公文,从种类、用途、体式到行文手续都有相应规定。 汉代:公文制度、公文分类有所完善,出现了皇帝专用文书:制书、诏书、策书、戒书。 臣僚给皇帝的公文:章、表、奏、议 三国时代:臣僚给皇帝的公增加了: 启(与表、奏类似)、笺、牒、移等。 秦汉公文特点:格式规范、语言优美。告别是臣僚给皇帝的上书奏表,写得极好。 李斯:《谏逐客书》;贾谊:《陈政事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晋朝李密的《陈情表》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公文,且写得文彩恣意。 4、唐宋时期,公文的种类多由前代所定,略有变化。又出现了些新的公文文体。如唐代皇帝专用的公文;册、制、敕等。 “册”专用于册封皇后、太子、王公等; “制”专用于颁发国家重大制度和对大臣的褒奖; “敕”分为发敕、敕旨、论事敕、敕牒,专用于日常的行政事务。 宋时臣僚对皇帝的上行文有“表”、“状” 官僚之间使用的公文有“咨报”等。 唐宋时期,公文逐步形成了朴实、明快文风,同时文书工作制度、文书机构和文秘官职设置等文书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唐宋公文特点:文书制度更趋严明: 实行了公文摘要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 规定修改公文须加盖印章; 对机要公文用实封尝加编号; 建立文书收发登记制度及催办制度; 文书与档案的区别逐渐明确。 5、元、明、清时期,公文制度继续有所发展变化。 明代出现专门文书:如:赋役黄册、鱼麟图册等。用以记载土地丁口,还有“军册”,是控制、束缚军户与军土的特殊户籍文书。 这种以图册形式出现的公文,是公文的一种简化形式。 清代:除臣僚给皇帝的“奏”、“表”外,官府之间的文书往来日渐增多,种类繁杂,多达二十几种;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专门文书中出现了银钱赋役文书,如会计册、丈量册、滚单等。 我国古代公文特点: 1、文学性较强,文采纵横; 不仅远古公文很有文采,而且晚清公文也很有文采。 2、表达的是个人的观点和政治主张。这是由封建君主政治体制、官僚选拔制度、内容决定的。 (二)辛亥革命后的公文 1、辛亥革命后的政府公文。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时期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规定公文的主要种类以及用法: 令:公布法令,任免官吏及有所指挥时用; 训令:上级机关对下属机关的呈请有所指示时用; 布告:对公众宣布事项或有所劝诫时用; 任命状:任命官吏时用。 呈:五院(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院)对国民政府等用; 咨:同级机关公文往复时用; 公函:不相隶属的机关往复时用; 批:各机关对民众呈请事项准驳时用。 这一时期还沿袭、使用了一些杂体公文,如:“手谕”“告书”“通告”“条示”等。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使用的公文。 党成立之初,就开始使用公文开展工作,并不断利用各种文书形式。如:“宣言”、“告同胞书”等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并动员和发动群众。但由于环境,公文制度难统一。到解放战争时期,公文种类大致有:令、训令、指令、决定、布告、批复、通知、通报、呈、报告、函、公函。 另外,计划、统计、会计、司法等专用公文也大量出现。 中华民国时期,公文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奠定了现代公文的基础。特别重要的是,受五四运动影响,公文用语基本上实现了白话,公文的文学色逐步消失,语言风格趋向简练、平实。 (三)建国后公文制度的演变 第一次:1951年9月。国务院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有七类十二种: 报告、签报、命令、指示、批复、通报、通知、布告、公告、通告、公函、便函 第二次:195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对1951年的暂行办法中的公文类别进行了修订,仍是七类十二种,但各类别的内容有变化,减去了“签报”、“公告”,将:“公函、便函”合二为一。增加了“令”、“指示”、“批示”三个文种,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