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动物学89815
4. 与无菌动物比较 悉生动物肠道内存在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不会像无菌动物一样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抵抗力、生活力较强,易于饲养管理。 三. 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应用 1. 动物模型研究 无菌动物可用于建立具有人正常菌丛或致病菌丛的动物模型。 2. 老年病研究 无菌动物较正常动物寿命长,提示微生物的存在与机体衰老有关。因而无菌动物可能在衰老机理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免疫学研究的应用 无菌动物血中无特异性抗体,因而适合有关免疫现象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常以无菌动物作研究。应用悉生动物可研究正常菌群在维持机体适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所具有的刺激作用,以探讨自然抵抗力的机制以及有关抗原作用后免疫力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诞生大大加速了免疫学的进程。 4. 肿瘤学研究 制备人体肿瘤模型需要免疫抑制动物,而普通动物给予免疫抑制剂后常继发感染死亡,所以可以应用无菌动物。 研究垂直传染的致癌病毒,如小鼠肿瘤病毒。 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降解无害的苏铁素,使其致癌。悉生动物为研究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手段。 5. 老年病学研究 普通大鼠寿命2年,而无菌大鼠寿命3—4年。无菌动物普遍寿命比普通动物长,说明微生物和机体老化有关。 6. 营养学的研究 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VB和VK,所以可以用来研究那些细菌合成了维生素。 7. 放射医学研究 无菌动物可以耐受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用区别放射引起的症状和继发感染的症状。 8. 毒理学研究 研究发现青霉素过敏是因为肠道菌代谢引起,而非青霉素本身。 9. 心血管病研究 许多心血管疾病与胆固醇代谢有关,而肠道微生物能使胆汁酸在肠道中吸收减少,排泄增加,减少胆固醇的形成。通过向动物体内输入特定微生物,观察胆固醇代谢的变化。 10. 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可用于传染病学、微生物学、宇航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 洁净动物通常是指来源于剖腹产、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饲养于空气净化系统设施内的动物,包括清洁动物、SPF动物、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洁净动物与普通动物相比,在很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一. 微生物控制比较 种 类 饲育环境 说 明 无菌动物 隔离系统 无法检出任何生命体 悉生动物 隔离系统 确知带有的微生物 SPF动物 屏障系统 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清洁动物 屏障系统 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普通动物 开放系统 微生物情况不明确 二. 对科研实验结果影响的比较 GF SPF CL CV 传染病 - - - ± 试验结果 明确 明确 明确 有疑问 用动物数 少 少 较少 多或大量 统计价值 很好 好 较好 不准确 长期实验 好 好 可能好 困难 死亡率 很少 少 较少 高 长期实验成活率100% 90% 80% 40% 实验标准设计 可能 可能 可能 不可能 结果讨论价值 很高 高 较高 有疑问 三. 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洁净动物与普通动物相比,在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方面均产生一定变化。 如清洁级大鼠与普通大鼠相比,白细胞较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胆固醇值较高;尿素氮、肌酐值比较低;空肠淋巴结、脾脏较轻;肺、肾组织形态比普通大鼠健康。 一. 实验动物的病毒感染 (一). 鼠痘 鼠痘是由鼠痘病毒所引起的小鼠的急性传染病。急性型引起大批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使患鼠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脱落呈“缺肢”的畸形,即为其主要特征。 1. 病原体:鼠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呈砖块形状,核心呈哑铃状,与痘苗病毒和天花病毒相似,双股DNA包涵体,可在多种传代细胞上生长,如仓鼠肾细胞、Hela、Vero细胞。 鼠痘病毒对于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但2%烧碱、0.5%福尔马林、3%石碳酸可杀死其病毒。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小鼠绝食、昏睡、被毛逆立松乱、头颈肿胀,结膜炎,很快死亡,死亡率60%--90%。 亚急性和慢性型:小鼠皮肤出现皮疹,发生溃烂、坏死,形成坏疽,最后四肢及尾部断裂脱落。病情较长。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肝、脾、淋巴结、胸腺的广泛坏死,肠出血,十二指肠浮肿,肾、膀胱出血,心包积液。在皮肤表皮增生及糜烂部位的上皮细胞,肝细胞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处易见胞质内包涵体。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然后依据病理学诊断,检查包涵体、动物实验、电镜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等进行确诊。 5. 预防: 经常进行检测。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动物室。 (二). 流行性出血热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和长爪沙鼠。实验性大、小鼠、豚鼠、家兔均可感染。 主要通过含病毒的血、尿污染人的皮肤破损处或由昆虫传播。 人感染后以发热、出血、休克、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